第六十四章 确立新制
头晃脑诵读经义,却丝毫不解其中韵味。臣等所做的改制便是从这一方面入手。”
“其一,经史要义依然是科考必考之项,但考法要做更改,不再是要求士子们引经据典,大吹其道,而是要能够理解圣人所言之内意,设立场景,将其应用起来。”
“其二,君子六艺,各有偏颇,礼、乐、射、御、书、数皆列入必考之列,但对于今年的士子来说,过于严苛,便使其自选一科作为六艺之率,算作六艺之均数。”
“其三,今年应考之士子儒生,但凡精通君子六艺者,另设考堂与分制,以便区分人才。”
“其四,这等科考改制,应先行挑选几处州府以做试行,而后再缓慢推行开来,否则,容易引起动荡。”
赵旉听完苏篑的介绍,道:“嗯,不错,就照着你们的方式执行吧,至于地方,就选在临安府、建康府、成都府和新入不久的大理府吧。左仆射,此事便由你去办,布告定要写清楚了,朕并非没给他们活路,若是还有人闹事,你便让锦衣卫帮你处理便是。”
赵挺之起身接下了赵旉的圣令,又坐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随后,苏篑又继续说道:“至于学部所统摄的大宋官学之事,有如下几点。”
“其一,在各县县衙侧旁设立童学,让那些通过了州试的士子儒生去做童师,官府给其一定的俸禄,也算做有了官身。”
“其二,这些童师需要定期到临安来参加教化与考核,合格者方能继续任学,否则只能除去官身。”
“其三,在各府衙门附近设立志学(孔子云:我十有五而志于学),选取通过府试的士子儒生做那志师,仍是给予官身俸禄。”
“其四,召集民间百姓,通告天下,无论是何种出身,皆可送儿子入学读书,不过,官府只管童学的一营所需,志学的束脩需要自行筹措。”
“其五,无论是童师还是志师,每两年便要到京师参与训练和考核,通过者可以留任或是晋升,未过者便只能去除官身。”
“陛下,此五点便是大体上的官学之策,不当之处,还请陛下指点。”
赵旉听完这一整套的流程,并未觉的有什么不妥之处,道:“无甚,这些事情是你等所长,就按你等商议出来的法子办吧,届时出成果了,何处不足,再改便是,这教化之事,可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
大宋绍兴八年三月一日,文华殿内传出了改变天下格局的重大诏令。半月后,大宋境内所有州县都收到了这份诏令,官府广而告之,力求做到所有宋人都能知道这消息。
(本章未完,请翻页)
消息每到一地,这一地的士子儒生和百姓皆是欢欣鼓舞,士子儒生们不用如千军万马闯关一般,拼尽全力去争那少得可怜的科举红榜之名额便能获得一个官身。
百姓们则是由于可以不用教束脩便可让自家孩子上童学,能读书写字,日后也能自己书书写写,在不怕因看不懂字而受人欺辱。
至于私塾先生,他们也不介意这一条政令,他们的学生大多是富家子弟,这些人的父母之辈皆是不怕花钱的主,也是自持高傲之人,是不可能让自己孩子跟那些泥腿子同窗读书的。
因此,他们的收入依旧不会受到多大的影响。甚至因为他们孩童们的竞争对手多了,这些人会愿意花更多的束脩为孩子博得更好的学习机会。
绍兴八年十二月,已然到了年底,赵旉身穿厚实的锦缎棉衣,带着两百大汉亲军来到了泉州,此处不止有韩世忠负责的水师武科、兵科的考试处,还有数年前新建的造船司。
自建康被金人攻破之后,建康造船司便废驰了,是以当初张公裕负责造船司之后,便带着一众工匠南下泉州,重新建造了造船司。
今日来到此处的,自然还有张公裕,而韩世忠作为本地最高官员,自然也是身在其列的。
大宋这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