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226章 打算去游学

第226章 打算去游学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如今的朝堂上,早已没有了仗义执言的官员,大家都在想着争权夺利,打压异己。

近来,最出名的就是段颎和张奂的恩怨。

段颎出任司隶校尉这件事,把辞官归乡的故大司农张奂吓了一跳。他知道麻烦事又要来了。

张奂任度辽将军时,为攻击羌人曾与段颎相争,互不相服。

以前在治理羌乱的时候,张奂时常指责段颎对羌人的手段过于残暴和歹毒。

而段颎就用‘妇人之仁’进行反驳。

两人的恩怨,与他们的人格无关,而是出于各自不同的战略观念。

建宁三年,张奂因看不惯十常侍的所作所为,便辞去官职,结束了他的仕宦生涯,从而回到弘农,自此闭门不出,与弟子千人,讲诵儒经。

其实张奂本人和他的家族却不是弘农人,他原本是凉州敦煌渊泉人,表字然明,与武威姑臧的段颎还是半个同乡。

后来张奂求学于太尉朱垄,又屡立边功,一度调任中央,曾上书要求举家迁徙弘农,才有弘农张氏一说。

如今段颎出任司隶校尉,可谓是位高权重,于是便想逐张奂回敦煌,将其杀害。

也是张奂为官多年,在朝廷上还是有些耳目。虽然辞官,但朝廷的大事还是略知一二

段颎的想法一出来,便有人通知了张奂。

张奂知道他此时的处境,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于是便写信给段颎谢错。

"小人愚昧无知,得罪州将,千里托命,以情相见,

您仁爱笃实,看我辛苦,我打发去您那儿的人还没有回来,又接了您的信,恩诏很清楚,前已写明。只是州里限期切促,郡县惶恐。”

“我延颈企足,忧心惶惶地等待着去人的报命。我父母的骨虽已腐朽,而孤魂相托,如果蒙您怜悯我,为我说说话,那您的恩泽流于黄泉,及于后者,这不是我张奂生死所能报答的。”

“没有毛发的微劳,却想求人丘山之用,这是淳于髡所以拍着大腿仰天大笑的啊。确实晓得所说的话,一定要为您所讥笑,但是,还是寄以希望,为什么呢?朽骨对人本来已没有什么用处了,文王却把他用棺埋葬;死马已再没有什么用了,但燕昭王以为是宝。党同文王、燕昭王的德,难道不伟大吗?”

“大凡人之常情,受了冤枉就喊天,在困穷之际,就槌心。现在喊天天不应,槌心也无益,真正伤痛到了极点。我同您都生在圣世,我独为人所不理的人。孤独微贱,无人可与告诉。您如果不哀怜我,我便为鱼肉。企心东望,没有别的话可说了。"

段颎虽然性格刚猛,但见到信中所写情真意切,也不忍加害张奂,便收回了成命。

这件事在段颎的大肆宣扬下,很快便传遍了洛阳的大街小巷。

吴咏听闻此事,内心也是久久不能平息。

一个国家,辞官致仕的人只能向当权者苦苦哀求才能活命,这是世人的悲哀。

自从天子

刘宏行冠礼亲政后,对于学习的事情,也是越发怠慢了。

有时接连几日不去华光殿听讲,或是来了,也是听不了多久,便带人离开。

吴咏也觉得再这样下去,待着天子身边毫无意义。

而且过完八月,他已经到了十五岁,算是半个成年人了,自然不能再向以前一样流连后宫。

于是再这样的前提下,吴咏向天子提出离开洛阳的想法。

“什么!你要去游学天下?”刘宏十分惊诧。

吴咏拱手拜道:“陛下,世人皆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小子的学问如今遇到瓶颈,很难再有进步,便想着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刘宏盯着吴咏看了一会,见他面色如常,于是叹息道:“学问一道,朕确实不如你!”

接着,他又说:“既然你已下定决心,朕也不拦你。只是你要时常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