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212章 帝加元服

第212章 帝加元服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而最后一加,也是皇帝祭天所穿戴的正式冕服,象征着从今天开始,正式得到祖宗的授权,可以开始亲政了。

最后,是皇帝带领群臣在宗庙中祭拜,退出宗庙,然后君臣回到德阳殿中,商定一系列的封赏政策。

此事关系到整个国家,刘宏也不可能私自决定,便召集百官公卿们商定。

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是否免除赋税,如果免除的话,又免几年合适。

其他诸如大赦天下,普天同庆,大肆封赏等等,都不是问题。

刘宏登基这几年,国家灾祸连年,导致口粮短缺,大量的流民抛弃土地去流浪。

无衣无食的灾民们揭竿而起,四处劫掠,情况糟糕之极。

再加上边关时常会受到异族的侵掠,朝廷财政吃紧。

如果因为皇帝行冠礼,再在全国范围内免除个几年,岂不是很快就会捉襟见肘。

因此,大司农卿曹嵩首先站出来反对道:“陛下,臣以为朝廷如今的财政收支有些不平衡,免除百姓赋税的政策还需谨慎考虑才行。”

大司农掌管朝廷的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

赋税免起来是容易,他们也省却很多事情做,可到了支出的时候呢,其他部门就只知道伸手要钱。

没有收入,国库里那几个钱一旦用光了,找谁要去?出了事还不是他们的责任。

所以,对于大司农府的府的官员来说,自然是钱越多越好,有钱才好办事啊。

司空桥玄也表示了赞同,大司农府是他的直属,知道他们的难处。

而且按照汉时的旧例,一般都是免除三到五年的赋税,他是真的不看好,朝廷现有的财力还能够支撑下去。

国库不够充盈,这是人人心知肚明的事情,尤其是他们这些国之栋梁,心里都是门儿清。

大家揣摩着皇帝是不是不好意思自己说出来,所以想借着臣子们的口下个台阶。

毕竟有这个旧例在,搞不好很多人心里都在盼着呢,若是陛下直接宣布不免了,恐怕会引起许多人的怨气。

这种事情在以前顺帝时,大家做得多了,反而是刘宏登基

之后,他们几乎没有遇到过这般情况。

所以臣子们一片附和之声,纷纷表示如今国家艰难,大赦天下就不错了,再赏赐些东西下去,与民同乐就行了。

于是刘宏想了想,便开口道:“传令,今日朕加元服,开始大赦天下,同时赐王、主、贵人、公卿以下金、帛各有差。赐男子爵及民占者人一级。为父后、三老、孝悌、力田人二级;鳏、寡、孤、独、笃癃、贫不能自存帛,人一匹。”

“陛下圣明!”百官公卿们立刻拜道。

刘宏宣布完政令,心情也是十分舒畅,笑着问道:“诸卿可还有其他事情要议?若是没有,朕就宣布开宴了!今日君臣同欢,不醉不归。”

“慢着!”这时太仆卿袁逢突然站出来说道:“陛下所说的大赦天下,可包含党人在内?”

百官公卿们听罢,都是诧异地看了袁逢一眼,他们都没想到袁逢会在这大喜之日,提到党人,这可是天子刘宏的忌讳,也是十常侍的禁忌。

吴咏也没想到袁逢敢这样问,同时心里也在回想有哪些人被定义为党人。

所谓的党人,其实是两次党锢之祸之后,反宦官的士大夫集团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不少人被残酷 迫害和镇压。

第一次党锢之祸,发生在延熹九年(公元一六六年),起因是宦官赵津、侯览等党羽与张泛、徐宣等人为非作歹,并故意在大赦之前犯罪,期望以此逃脱惩罚,而

官员成瑨、翟超、刘质、黄浮等不畏权贵,在大赦以后仍然按律处置了这些人。宦官等人向桓帝进言,桓帝听信一面之词,重处了这些官员。

朝中大臣、地方官员以及民间百姓大多站在士人一边,纷纷指责宦官乱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