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钓金龟婿 第44节
下午两点多,大家终于到达了一片乱石岗——总算到达阿拉马斯矿了。
穿过乱石岗,进入一块平地,这里是一处旷工们的宿营地。有几个靠着岩石,用几块塑料布拉一下的地窝子。营地离开矿脉还有一两小时的路。但是再往上,驴队就要上不去了,为了生活的方便,大家选择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安营扎寨。这样的宿营地,矿区里有多处,这是第一处。
阿西木跟高平江商量了一下,认为目前在勘探阶段,可以先住在这里,等到发现矿脉后,再搬到矿附近去。
赶驴人把东西卸下,高平江付过工钱,维族小伙们开始靠着岩石和溪水搭帐篷,杜玫暗暗担心,问:“靠山这么近,会不会再遇到雷?”
这个问题没人能回答,于是大家都当问题不存在。帐篷很快搭完,下面铺了进口的防雨布,顶上面也盖了一块,这样就基本上不用担心进水问题了。
阿西木指挥着维族小伙子架水管,原来吴老板还给他们带了几十米的塑料管来。山上多雨雪,营地到处是小溪,平地上到处是低洼的小谭,溪水在那里沉淀泥沙,就变成清澈甘甜的山泉,只是温度依旧是零度。维族小伙们用塑料水管一架一接,泉水直接流到帐篷前,像永远不关的水龙头一样,十分方便。
建营完毕,已经是下午5点多,大家开始做晚饭,但是天要到晚上10点后才会黑。这时别的几个窝棚的旷工们也陆续回来了,营地一片生机。这里的海拔是4200多米,空气稀薄,人无法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劳动。
高平江他们上去跟另外几组的旷工打招呼,大家都是十分友好。
阿拉玛斯矿上开矿的汉人回人维族人都有,汉人开矿队中有四川人,河南人,山东人,甘肃人.....他们都不是第一年进山的,而且都在洪山刚刚退去时就进山了,装备也比杜玫他们差很多,一支队往往就共用一个窝棚,睡十几个到二十几个人,被褥常年不洗,从窝棚前走过,老远就能闻到那股味道。
晚饭做好了,每个窝棚前都飘起了食物的香味。山上蔬菜缺乏,大家干的又是重体力活,所以吃肉就变得非常重要,必须天天吃肉,才能保持体能。
杜玫上山后,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大碗吃肉,大口喝酒,听起来很美,但真实的日子却艰苦卓绝。
第57章 采矿
阿拉玛斯在维语里的意思是:一个盛产钻石的地方。但是阿拉玛斯不产钻石,产的是和田玉,虽然现在和田玉的价钱比不上钻石,却是黄金的好几倍。
阿拉玛斯矿是著名的戚家坑所在地。戚家坑玉矿始于清代,由戚家两兄弟开采。据说北京故宫3万多件玉器中,许多玉石料都出于此坑。戚家坑以出产优质白玉而闻名天下。新中国成立后,于田县主要就是在阿拉玛斯地区开矿,曾经持续开采了30年,出过很多羊脂级白玉。当时矿脉很丰富,采矿人只选取上等的大块玉料,小块的和品质稍差的都当废料丢弃在山坡上,跟岩石混在一起,成了矿渣。
80年代初,戚家坑曾采出一块重达259公斤的巨大羊脂玉,当时采矿的旷工不忍肢解这块罕见的大玉,开矿的全体人员轮番肩负木扛,费时18天,徒步跋涉,以生命为代价,最终将这块大玉石运出阿拉玛斯河谷。 此后二十年,阿拉玛斯矿区再也没有采到这样大这样好的羊脂玉。
现在这些矿脉已经挖完了,阿拉玛斯矿区留下了大大小小十几个旧矿坑,和一堆一堆的巨大的矿渣堆。
到达阿拉玛斯矿的当天晚上,大家安完营,吃完晚饭,坐在一起商量工作计划。
“过去阿拉玛斯有很多富矿脉,现在主脉已经挖完了。”徐航说:“玉田县局的那个局长跟我说,阿拉玛斯这连着两三年都没发现新的矿脉了,但是这里因为海拔相对比较低,离村子近,路好走,开矿条件好(其他几个在拿眼睛白他),所以工程队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