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念动再精进 九转见真容
咎的神意观想之中,构成了一个新的理念。
剑道真流一十六法,不再是割裂之物,而是一枚明珠。
圆坨坨,光烁烁,精纯无二之整体。
这一枚明珠本是不见不闻,超脱六识之上,唯有以“阴阳相对”之法,一二再,再而三,三生万物,拆解成八,方能窥见真容!这就是为何各自证得,真流剑道,无一例外,统归八数。
但是,这“八数”,还不是全部。
因为这一枚明珠,在你刚刚捕捉到的一瞬,或许其自由无序转动,依稀见能见轮廓;但是这终究只是一瞬而已,一旦法诀已成,等若“切实”望见,其必如如不动。放眼去观,描摹其形,所谓“八”者,其实是他的正面;至于这大道的背面,却是你永远看不到的。如果正面是八,那么总数自然就是十六。
这便是“十六取八”。
可见者有八,不可见者八,合为一十六数。
从“一分为二”的虚实定名,到剑道真流的正反两面,归无咎的认识,陡然又拔高了一层。
那么是否有方法令这明珠转动,又或者自己改变观察的视角,看到这“剑道”的背面呢
但凡道行达到这一步的人物,无不是纪元一出的人杰,几乎立刻就能推演出可行的方法。
令这“剑道”偏转,似乎是虚无缥缈,难以做到;但是我之神意既然能够观察到这明珠的正面,并且从道理上将其拆分为八,未必不能己身游动,环绕这明珠而行。
甚至于为了与此二倍八分一十六道契合,在神法观想之中,环绕此明珠,划下一十六个等分的据点,然后己身依次游动,逐渐偏转十六分之一。
如此,并不需要挪动一十六次,返归原位才算成功;事实上,只需要先后挪动八次,经历九个不同的点;则第九点正好在第一点的背面,已然能够完全窥见了此明珠之全貌。
但是事实上,却是几乎不可能的。
因为窥见真流剑道,非得有大勇气、大智慧,大机缘,慧心直视,方能见之。一旦达成,你与自己所得八剑剑道之间,犹如有一道丝线极牢牢锁定,须臾难分,顽固程度,甚于神魂之于骨肉。一旦强行将其扯断,即永远丧失,再不得见。又如何能够偏转十六分之一,来到相邻的视角上
除了得法之初的宏观一瞬,其后必不能见之。
倘若依据自己原先所持之道,任你智力惊人、勇猛精进,定然不可能全见一十六法。
无论是轩辕怀依据辰阳八剑,那想象中的八招“虚剑”推演成出来,还是归无咎从空蕴念剑中推演出“虚紫薇”一类的剑民,都注定不可能成功。
这便是当初念剑演化图上的“圆外之域”,早已天堑永隔。若是打破,辰阳八剑即非辰阳八剑,空蕴念剑即非空蕴念剑。
既要切断这顽固的联系,又不能脱离对这一粒明珠、剑道真流的把握,唯一可行的办法,便是借用旁人之道自己见识深彻的另一种真流剑道。
二道转换之间,等若你向旁边走出了一步。
归无咎明悟了一件事
虽然自己的辰阳八剑,看似到了完全掌握的地步,连最终的“根本一剑”也能动用,完全不亚于心情本人及轩辕怀;但是这其实并不是原本的“辰阳八剑”了。
轩辕怀也是如此。
或者说,法是其法,理是其理;但是“法理”只是渡河之筏,背后所能窥见的十六分之八、或云一圆之半的剑道真流,却不尽相同。对于习得第二种真流剑道之人,其注定只能偏移“一步”,也就是围绕着真流剑道实体、那一粒明珠,偏转十六分之一。
和原先剑道的差别,便注定是八分之一。
接下来的道途,就是借鉴旁人,习得第三种真流剑道、第四种真流剑道……直到第九种真流剑道。
自己的根本大道,直观十六分之八。
每偏转一次,新见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