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火民书
城,却有难言之隐。他们所求的不仅是图生存,图利润,更是为了救民族于危亡,振兴中华。
何况,他们并不是火星人,而是来自未来的正宗中国人。
来访的洋商络绎不绝,但陈城始终不肯让步,死命坚持以下合作原则:
一、火军与洋商合作办厂,火军享有控股权;
二、厂址选在中国,工人亦优先选用中国人;
三、火军提供技术指导、样品,洋商提供资金、机器等物质支持;
四、除工厂外,需建设学校、医院、研究所、出版社等附属机构,以期造福中国社会,开化中国文明。
正当大家反复讨价还价时,世界局势又有大的变化。
1853年10月,罗斯国向土耳其宣战,克里米亚战争爆发。
1854年1月,不列颠国、高卢国参战,与土耳其结盟,向罗斯国宣战,阻止罗斯国向小亚细亚扩张。
1854年1月,米国民主党民主党**史蒂芬·道格拉斯向参议院提交了《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主张奴隶制的实施不应受任何地域限制,引发堪萨斯内战。北方辉格党正在酝酿与其他反对奴隶制的党派联合组成共和党,以加快废除奴隶制。南北对峙加剧,内战一触即发。
有些洋商嗅觉敏锐,从以上事件中意识到军火生产的巨大营利空间,加快与陈城军洽谈合作。这其中,又以米国的德崔柏最为积极,合作意向最为恳切。
德崔柏祖上是日耳曼国农民,后来移民米国,靠瓷器贸易发家。德崔柏出生于广州,家族与广州行商来往密切。他会说中国话,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遭遇抱有深切的同情。
魔都开埠后,年轻的德崔柏来到魔都寻找商机。他耻于从事洋药贸易,把目光聚集在茶叶贸易上。
他是个合适的合作对象,家族财力雄厚,与米国商界大佬关系良好。在唐约翰的居中撮合下,陈城和德崔柏很快达成了合作意愿。
此人不拘小节,甚为爽快,颇有儒商风采。为了答谢唐约翰,他甚至接受唐约翰的建议,愿意与米国浸信会合作,资助中国幼童留美。
除此之外,他们还吸收了高卢国、日耳曼国的商人参股,以便加快工厂建设。他们初步达成一致意见,预备将研究机构设在铜陵,其他工厂设施都建在魔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