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漫漫星空之基因研究院 > 第374章 陈式门派

第374章 陈式门派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吴芳介绍完这几家太极拳门派之后,对陈铭珠和黄艳芳说:“其实这些太极拳门派认真追究起来都是与陈式太极拳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的。所以实际上都是出自于陈式太极拳,只不过他们的传人都不愿意承认罢了。”

对于这点陈铭珠是比较同意的。不过不管怎样,现在社会上比较流行的太极拳基本就是陈式和杨式太极拳。陈式保留着比较多的格斗特性,杨式太极拳就更加偏重于养生了。

不过在太极拳的认知上,陈铭珠还是比较认同高鸣的看法。高鸣认为中国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太极拳可以分为三种:群体操太极拳、竞技太极拳和传统太极拳。

其实社会上流行的一些24、42、48、56以及88式太极拳都是经过国家体委50年代改编后,将太极拳的击打擒拿特性都去掉了。给社会群众当做群体体操练习的项目了。这些就很难称之为原本具有格斗实战性质的太极拳了。故称之为:群体操太极拳。

这其中有部分原因是当年国内禁武。

而据说另一个原因是杨露禅当年为了在王公贵族中推广太极拳,去掉了复杂难学的招式,改编成舒展、大气美观的招式。所以杨式太极拳比较适合政府当年的要求而得到大力推广的原因吧!

虽然国家体委当初将42、48、56这几个混合套路定为武术运动员比赛套路,但是因为没有加入体操元素,拳架不够花俏和足够好看。对具有体操功底的运动员而言难度也不够,所以近几年已经没有武术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了。这几个套路也下降作为群体操太极拳了。

现在社会上练习这种太极拳的主要是中老年人。所以也有人将其称之为“老人操”。

另外就是国家武术队为了动作好看,近年来将大量的体操元素加入到这些太极拳中,进一步演变成了所谓的“竞技太极拳”或“体操太极拳”。这些太极拳动作花俏,部分难度还非常高,对身体极其容易造成损伤。而且也不具备传统太极拳原本的技击特性了。这种太极拳除了好看之外,既不实用(没有格斗能力),也极其容易造成损伤。作为中老年人的健身项目已经弊大于利了。而且一般人难以练习,除了专业的武术队作为国内比赛项目之外,基本没有什么意义。

以上这两种流行社会的太极拳其实都不是真正的太极拳,甚至已经不是太极拳了。因为它已经背离了太极拳原本的性质和意义了。

第三种是传统太极拳。在传统太极拳里,高鸣认为最能够保留太极拳原本的格斗能力和兼顾养生特点的就是陈式太极拳了。陈式太极拳除了具有很强的格斗性能之外,最难得的是这种武术如果练习正确是基本没有运动积累损伤的一种武术。

在传统武术中有一种认知,‘拳怕少壮’。年纪大了,不管功夫再好也失去了格斗能力了。现代散打和搏击也主要是拼体能,没有了体能就完全失去了搏击的能力了。

但是唯一例外的是太极拳。练太极拳的拳师,往往年纪比较大还能够保持很不错的格斗能力。这就跟太极拳基本没有运动积累损伤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太极拳在格斗中也不完全是拼蛮力的,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因此U国国家医学会都将太极拳当做医疗的正规辅助手段。

现在,高鸣掌握了太极‘内劲’就更加不一样了。这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潜能的一种方式,是任何一种搏击方式都不具备的。

至于这种‘内劲’到底是否真的属于太极拳就难说得紧了。不过,至少太极拳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掌握部分‘内劲’的人物啊!所以说是太极‘内劲’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的。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今天的交流会的除了太极各个门派之外,国家体育总局科学研究院也由李斌研究员带领着一个太极‘内劲’研讨会的小组成员来参加。他们不是代表国家体育总局的官方代表,只是作为太极‘内劲’的见证和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