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古代升官日常 > 古代升官日常 第71节

古代升官日常 第71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海外地区由于靠海这种现象很少见,可河西走廊以西的地区这种现象却是屡见不鲜。

既然有地方需求这种加碘的食盐,就证明有利益可以获取。

再者,加碘食盐对于大魏朝的老百姓身体健康也是十分有益处的。

加碘的方式和加碘的量张彦瑾倒是不担心,初中的时候化学考试为了贴近于生活,经常会出一道题就是问食盐中需要加碘的量是多少,经过那么多的考试,他早就已经烂熟于心。

而加碘的方式,他则打算采用和现代一样的方式,进行喷雾式加碘。

在现代的制盐工艺当中,第一步是从海中汲取出海水,再通过精密的工序进行过滤。

等到过滤完毕后,所得的海水比起原先海水的清洁程度达到了十倍以上。这一步也就是将海水中泥浆,海藻等肉眼可见的杂质完全去除掉。

平顶山下的盐床随着岁月,里面的海水已经完全蒸发掉了,故而张彦瑾打算把第一步直接省略掉,至于泥沙、海藻等肉眼可见的杂质则会在第二步除去氯化镁的时候一起去除掉,或者用细密的纱布,以及活性炭去除掉。

第100章

平顶山盐床之中挖出来的盐中除过氯化钠之外, 还含有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镁的溶解度远大于氯化钠和氯化钾的溶解度, 只需要加一点水, 在进行过滤,便可以将其中的氯化镁彻底洗掉。

再者, 在27摄氏度之下, 氯化钾的溶解度远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如此一来,便可以利用溶解度的不同,将氯化钠溶于水, 然后过滤,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钠。

等到这些东西过滤出去之后, 便要进行膜透析法,也就是其中的电渗透方法, 利用薄膜技术除去阴阳离子, 得到纯净的盐水。

这正是张彦瑾发愁的地方,因为现代的技术很难制作出微孔滤膜这些东西。更重要的是,工业生产中所需要的微孔滤膜面积十分大,否则很难支撑大量食盐的生产,这样一来, 难度就更加高了。

毕竟微孔滤膜已经是有机高分子的水平了, 凭着他这种半吊子技术根本达不到制作出微孔滤膜的水平。

思索再三, 张彦瑾已经决定放弃用微孔滤膜来进行薄膜过滤制盐,毕竟微孔滤膜的生产工艺已经达到了纳米级别,在大魏朝根本不可能实现。

故而张彦瑾决定退一步,采取另外一种方法。平顶山这里常年无法种植粮食, 故而居住的人甚少,大量的土地就闲置了下来。

他们便可以利用这些土地对盐床进行清洗,提纯,晒盐结晶,再提纯,再结晶,反复多次的办法。

饶是如此,也比现在所用的锅煎刮盐的技术提取出来的盐要纯净许多。

大魏朝廷为了控制经济命脉,发展经济,沿用上一个朝代的办法,实行盐业专卖制度。凡制盐之人,经过官府许可著其户籍,名叫“亭户”、亭户所制的盐,全部由官府收买,再销于民。

现在的亭户就是瑞国公周勤一家,各地的亭户也是通过他们家族衍生出去的。

如果说大魏朝贩卖盐的产业链是一个金字塔的话,那么周家就是这金字塔尖的第二层,朝廷是第一层,广大的老百姓是最下面的一层。

不过等到后来,大魏朝的经济发展了起来,周家没落之后,那时候的皇帝授权给当时的盐铁使刘宴,让他进一步改变盐法,在产盐区设置监院,督促盐户自行生产,将盐税加在盐价中售给商人,听凭商人运销,以增加财政收入。

实施开始的第一年朝廷的收入增加了四十万贯,等到后来甚至增加到了六百万贯,可以说是一笔相当可观的利益。

这也是张彦瑾为什么一定要把平顶山下的盐床开采出来的原因。

确定了方法之后,张彦瑾便开始在平顶山下安排人修建晒盐池,索性这个时代最不值钱的就是土地,故而他占再大的面积也没有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