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重生之似水流年 > 第70章 年度最悲情角色

第70章 年度最悲情角色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设放到沐抚村这样贫困的地方,放到每个月只有一百块的张国戎、梅姐之中,面前还是一个反派人设的导演,会是什么效果?

小齐总的到来,能不能改变张国戎和梅姐的尴尬处境?

甚至,有些同情心爆棚的观众,会产生另外一种期望,那就是:

沐抚村的村民太可怜了,守着绝世美景,却如此贫困。

财大气粗,又每每以正义形象示人的小齐总,能不能再慷慨一把,改变这里的贫困面貌?

这等于是在观众之中设置一个隐性议程,就是:小齐总到底会,还是不会改变困境?

同时,这也是【框架理论】的另一种应用。

之前说过,【框架理论】不仅仅是可以给公众设定一个框架,简化对信息认知的过程。

就比如,节目组一上来,就给王胖子用字幕打出了一个反派导演的标签,直接把观众带入到导演会和嘉宾对抗的框架之内。

而框架理论,除了这个应用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对普通人来说都相当实用的特性。

那就是,同一个事件的第二种表达。

说白一点就是,同一个信息,不同的表达方式,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甚至不同结果。

这就是框架的第二个特性。

用传播学教材上的案例说明就是:假如,某国要进行一次境外军事行动,可能会造成无辜平民的大量伤亡。

在向国会申请这次行动的时候,就有两种描述方式。

而这两种表达方式,会带来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一种是,“这次行动,可能会造成百分之十的平民伤亡,大约在100人左右。”

百分之十啊!很高了。

100人也太多了,某国那些道貌岸然的圣母婊是绝对接受不了的。

当然不是同情心,而是要考虑选票问题。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换成你是决定做不做这件事的人,你会不加思索的牺牲一百个无辜生命吗?

会怎么选择?

这个时候,就需要第二种表达方式了。

第二种描述是:“这次行动,可能会拯救90%的平民生命,可以把平民伤亡压缩到100人左右。”

这种描述,你再看圣母婊们是什么反应?

如果让你做选择,你又会怎么选?

这就是,针对同一件事,设定框架的不同,带来的不同结果。

工作生活中,同样是这个道理。如果你觉得,即将阐述的信息可能会对受众带来伤害或者反感,可能会被你的长辈、上司否定,那也许可以找另一种表达方式。

落实到《向往的生活》。

如果,在节目中几个嘉宾坐下来,直接说扶贫,说帮助沐抚村民。

“这里很贫困,我们应该如何如何……”

“我们要做点有意义的,如何如何……”

这是喊口号,是主旋律,是很正能量,也很高大上的主题。

但观众会不会买账呢?又有多少人买账呢?

一个综艺节目,谁想看你假模假样的扶贫啊?

在这里唱主旋律,那就是赶观众走。是廖凡义之前担心的,不符合大众审美。

可是,通过话术、场景设置、剧情反转、情绪落差、议程设置,等等手段,让观众主观的期待这些人去做点什么,期待节目组去帮助沐抚村民,这就不是主旋律了,而是爽快小白文儿。

当然了,拍到这里,远还没到引出这个主题的时候,仅仅只是铺垫,算是第二步铺垫。

第一步,其实就是来的时候那条烂路。

在雏鹰班的建议下,王胖子给了大量篇幅在那条烂路上,甚至有点刻意渲染路烂。

声效、视觉、配乐,加张国戎和梅姐的真实反应。

第二步,才是一百块一个月和反派导演,引出沐抚村贫困的铺垫。

都是铺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