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北雄 > 第1492章远征(七)

第1492章远征(七)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大军在碾格尔城休整了足有半月。

这种情况对苏毗可很不友好,要知道整个苏毗的人口也才堪堪达到二十万,加上多弥诸部,还有东边山地部族,杂七杂八加起来,差不多有接近三十万人。

人口基数摆在那里,上万人的大军,就顶算是三十抽一,而且还不能这样计算,因为这三十万人里有将近一半,甚至要多出一半的是女人,剩下的一半男人当中,还有一部分是老人和孩子。

所以不管是苏毗人还是雅隆人,香雄人,对于他们来说,上千人的军队就算成了规模,数千人绝对能称得上一直少有的大军,上万人的话,一般来说都是倾力一战。

当初远征吐谷浑和羌族诸部所在的高地,吐蕃出兵近两万众,不管是吐蕃建立之前,还是吐蕃建立之后,那都是绝无仅有的举措。

朗日轮赞确实是个英明的王者,那时的吐蕃需要用扩张来稳定国内的局面,同时也能巩固他的权力。

比如一些他想提拔的人,就可以让他去高地立下功勋,再回来的时候,也就完成了身份上的转变。

尤其是那些新晋的贵族官员将领们,大多出身不高,按部就班的话,根本无法与旧贵族抗衡,他们也是最需要军功的一个群体。

可朗日轮赞因为年纪老了,做的有些心急,派出去的人大多都是他改革政治的既得利益者,他们的离开,让那些对他不满的人看到了机会。

而远征军的覆灭,就是吐蕃内乱的导火索,顺便也重创了吐蕃国力,一直到现在,山南的各部也没有恢复过来。

很多时候,一个英明的君王对于他的臣民来说,总是利弊参半,所以中原才会有那么一句,盛极而衰的话。

这主要源于越是英明神武的君王,越是有着更大的野心,雄心勃勃而又自信的人往往比那些平庸的人更喜欢冒险一搏。

而作为君王来说,他所冒的风险就更大,一旦有所挫败,付出代价的时候成本便会非常之高昂,有时甚至会将整个帝国拖入泥潭。

所以作为平民百姓,最好是生活在那些平庸一些,治政却很稳健的统治者治下,那才最为幸福。

只有那些满怀抱负,性情偏于冷漠的人,才会喜欢大争之世,于乱中取利的多数都是此等人物。

宁为太平犬,莫为乱世人,不外如是。

…………

唐军将领们肯定不是寻常人等,他们要建功立业,便少不得尸山血海。

大军所到之处,即便没有抄掠厮杀,也会吸收各种人力物力为己用。

高原上的部族本就贫穷无比,还要供养于唐军,每一群被驱赶到碾格尔城的羊群,都是对苏毗国力的消耗,同时也是苏毗各部向大军输送着自己的血液。

时间也不用多,大军只需要在这里停留上两到三个月,就能让苏毗各部勒紧裤腰带过上两年苦日子,如果大军在此驻扎上半年,苏毗各部就没办法平安渡过这个冬天。

这就是战争,大部分时候拼的不是军事力量,拼的是国力。

中原帝国往往能够延续多年,就因为它的国力是游牧民族所无法比拟的。

尤其是像高原上这种新生的部族力量,他们还远未曾发展到能对大唐产生真正威胁的阶段,国力和大唐相比,更是天差地远。

其实他们唯一可以倚仗的就是自己所居住的环境,以及游牧民族往来抄掠的战术而已。

不过往往也正是这种特点,会给中原王朝造成无数麻烦,像是一条条不松不紧的绳索,把一个个强大的中原王朝困在东方。

…………

对于如今的苏毗人来说,好在唐军并非是想赖着不走,他们驻扎在碾格尔城,只是在等待战机的到来。

这一天,苏毗末罗再次派人传信回来,非常强烈的要求大女王,也就是她的姐姐无论如何都要尽快派出援军。

因为雅隆人终于从逻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