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旅明 > 第410节 黑烟

第410节 黑烟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中叶以前,大明军队的精气神,体质还都比较健康,所以那时候的将领都是实打实的带兵之人,一员参将手下的兵马达到万人也很常见。

而到了嘉靖以后,参将领兵就多在三四千。现在到了崇祯时期,国力衰弱,空额泛滥、军制混乱,普通参将手下也就一两千人。

这种情况在封建朝代是无法避免的。宋朝后期就有亢官亢员亢兵吃垮财政,明朝后期同样如此。

单就军队来说,一个锦衣卫,挂着指挥使,指挥同知等虚衔的世袭勋贵就有一大串人。除了少数几个掌事的堂上官之外,其余全是历朝积攒下来吃财政的米虫。

清末就更不用说,铁杆庄稼八旗子弟举世闻名。

所以具体到派兵去剿贼的杭嘉湖参将这里,这次出动的兵员数是1500人。这个数字已经很不错了,因为参将麾下的兵员总共也才3000人,这还是沾了在高gdp地区驻扎的光。

当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操作完成后,那份看似不起眼,实则相当重要的公文就从南京城出发,一路加急被送到了金山卫。

这个时候,距离马百户被残忍杀害的12月5日,刚刚过去了3天时间。看似蹒跚朽慢的官僚系统,在某一股特殊力量的推动下,居然超级高效了一把,短短几天内就搞定了文牍工作。

而当金山卫的冯参将收到公文后,他当即召来了手下两位游击,“晓以方略。”

晓以什么方略呢?有一说一。

军队和地方不同,军队里大家都是袍泽,只要不是蓄意陷害,那么有话直说就好,所以参将大人便将此次动兵的来龙去脉合盘托出。

冯参将明确告诉两位手下,这趟看似是“公务”,实则是“私活”,所以他本人是“不好动”的。因为一来他本人出动的话动静太大,二来事发后朝廷那边也没了转圜余地。

一地的军事主官肯定是不能擅离治所的。虽说“助剿”的公文已经发了过来,但这份公文其中言辞模糊,程序也有不合规之处,所以冯参将打算本人留守坐镇。

这样的话,万一将来朝廷追查下来,事情也会被他控制在一个可以说得过去的范围内。总之,参将大人决定留守后方抗压,搞定来自政治方面首尾。当然,如果事成,大人肯定是要分一杯羹的。

冯大人接着又给两位属下分析了这次出兵的利弊:事成,有赏银,有股份,还有地契联盟未来在朝中运作的保举升官名额。事败,损兵折将,“助剿”变成“纵兵劫掠”,丢官罢职是大概率事件。好在有这份糊涂公文在,丢命大概不会。

分析完利弊后,冯大人便将带兵出征的选择权交给了两位游击:你二人谁愿去趟浑水,现在就可以和徐家派来的说客详谈了。

最终,两位属下中年富力强的练兵游击王德乔,按捺不住功业心,表态打算搏这一铺。而另一位年龄比较大,上进心所剩不多的老游击则让出了机会。

于是当王游击和说客谈拢各项条件后,金山卫的营兵很快就在12月10日这一天出发了。

从理论上说,军队的开拔同样是很缓慢的。但是由于和之前同样的道理,有了神秘力量插手后,一切就都变得润滑快速起来。

首先,最麻烦的部队开拔资金问题,这一次就被轻易解决:老爷们这次既然已经押上了重注,也就不在乎这万把两银子了。

所以王游击这次没有打半点虚头吃空额,实打实从营地里带出来了1500名战兵和200名辅兵。并且从武库中领出了一批上好的兵刃和衣甲......反正有人买单,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其次,部队一路上的行军问题也得到了改善。

通常来说,正规部队行军,沿途是要在各州县吃补给的,这就造成了行军延误:州县接待能力有限,部队被迫分散不说,还拖延了行程,需要事后重新集结。

这一次就没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