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易容吞炭寻元罪 乘风破浪斩妖娥(下)
节都存有铺垫。我真心地希望有一小部分朋友,能够发掘出这些疑点,在全书完结以后,回过头来再品一遍。究竟是谁制造了吕府惨案,谁才是杀死木兰将军的凶手,兰若寺里的终极内鬼是谁……不行,不能再说了,否则就成剧透了……接下来我们要讲本节真正的知识点,关于镔铁。あ <
镔铁在本作中随萨摩耶折袖出现,他的配剑为一把镔铁剑。之前有介绍过,突厥先祖本为铸剑人。镔铁这个词汇在《魏书》,《北史》中率先出现,指代了波斯,罽宾,康国这些西域地区的某种带花纹的精锻铁。同时,契丹的语源与辽国国宝也是镔铁。本作曾经暗示天下铸造第二人徐太太在东北搞镔铁。那么镔铁到底是什么东西,在各大百科(这次不只是国内了,包括维基),镔铁,花纹钢,坩埚钢,乌兹钢,大马士革钢,都傻傻分不清楚,语焉不详。想要讲清楚真的有那么难吗?
关于那些没有灵魂的讲解我就不重复了,既然今天各位读者来到这里,就可以听到专业的,深入浅出的解析,让你对这些名词再无疑惑。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基本概念,钢,是含炭的精练铁。炭含量越低越软,越容易塑性,炭含量越高硬度越高同时也越脆。碳含量一旦超过2%,那就变成了铸铁,硬度虽高,但很难锻形,很少用于金属兵器打制。除去其他稀有金属配比,含碳量1.5~2%的高碳钢,就属于兵器铸造的上好钢材。
大马士革刀(钢)闻名天下,这种工艺在18世纪已经彻底失传。现代的所谓“大马士革刀”仿制品采用生熟铁多层锻打生成花纹和高硬度,在1973年由WilliamF.Mran重现此工艺,事实上采用的是中国汉朝出现,经南北朝时期綦毋怀文改良后广泛使用的灌钢法。
灌钢法的原理说得通俗一些就类似钢筋混凝土,利用生铁(铸铁)的硬度和熟铁的可塑性混合,提高综合性能。因为是将两种不同物性的钢料混合打造炼化,所以表面会呈现出斑驳的花纹。
古代大马士革钢的花纹产生原理也类似,中亚这种铸造技术是从古印度引进的,也就是乌兹钢技术。按照主流说法,乌兹钢出现于公元前六世纪,最早见于今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度邦。无论在时间还是地点上都与盘越国(潘地亚)高度重合。西方根据波斯史的记载,将乌兹钢的原始产地溯源于斯。根据前文知识点,我们知道公元前六世纪的南印度人属于泛越人文化圈。乌兹钢技术,既土法坩埚窑炼钢技术,这个技术在中国也是由越人率先掌握的。在公元前六世纪,也就是春秋时期,越人铸剑术已经相当发达了。土法坩埚能够达到的熔炼温度可以达到1200摄氏度左右。
当然,大马士革刀成名于十二世纪,那时候的冶铁比印度乌兹钢时期和越人铸剑肯定已经有了许多细处的改良。确实有一些实物大马士革刀流传了下来。经过现代微观分析,大马士革钢的微观结构是由白铸铁和奥氏体两部分混合而成的。奥氏体是高碳钢冷却时形成的结晶,有利塑性。说道这里我们就明白了,这种钢是土法炼制的夹生钢。其优良性能的产生原理和灌钢法相同,但是这需要在炼钢时利用土法炉温的不均匀性一次完成生熟铁炼化,对于火候的把握尤为重要,这通常只能靠工匠的经验了。
我们现代通常将工匠精神的内核归因为精益求精,这仅仅是现代工业的工匠精神。而在古代,工匠精神真正的体现就是缺陷管理。
我们经常听说一些古代工艺无法被现代工业复制,为什么?工匠精神根本理念的差异就是原因。现代工业不教你如何做“缺陷产品”,不教你如何控制“夹生饭”。而有些古代工艺偏偏就是缺陷产物,比如着名的曜变天目碗。
曾经有一名学者在大马士革刀的渗碳中找到了类似炭纳米管的结构,于是就开始了一波神吹。其实,炭纳米管,是气态烃在1200摄氏度左右沉积时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