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五花八门的传道
三教弟子开启百家争鸣,发展道教分支,有能干的,也有笨的。一系列操作下来令人啼笑皆非的比比皆是,但儒道法三家的成果,却逐渐展现出来,特别是法家,成果惊人。
先说玄都,他可是当过天皇伏羲老师的人,一身教学经验丰富,按理说推广道家应该手到擒来,可偏偏就出了大问题。
玄都最开始的想法很简单,按照老子平时教他的办法,无为而治。他先是找到周天子,希望其能重祭奠、礼乐之类的事,采取无为而治的办法来治理天下。
此时的周朝,自平王东迁以来,王权进一步衰落,不能担当共主的责任,诸侯势力不断坐大,形成春秋战国形势。若是再按无为而治,只怕用不了几年,周天子也要完蛋。
不出所料,玄都刚出手就碰了一鼻子灰,被周天子骂出了王宫。
玄都也不气馁,转而看向某个诸侯国,希望将它作为榜样,昭示天下。这个诸侯国不是别过,正是鲁国。
鲁国乃是周朝诸侯国,姬姓鲁氏,侯爵。起初疆域较小,封土不过百里,后来陆续吞并了周边的极、项、须句、根牟等小国,并夺占了曹、邾、莒、宋等国部分土地,成为方百里者五的大国。国力最强时,疆域北至泰山,南达徐淮,东至黄海,西抵山东定陶一带。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一个重要邦国。
经过玄都的一番说教,鲁国国君也不知怎么想的,真的同意将国家打造成礼乐之国,为天下诸侯表率。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
鲁人渐渐都知道礼有“经国家,定社稷,利后嗣”的功能,因而他们认识到“服于有礼,社稷之卫也”、“无礼必亡”,对周礼怀有极大热忱。
可问题随之也开始逐渐暴露,眼下乃是春秋战果时期,属于大争之世,诸侯国之间征战无数,真的到了所谓的无月不战的地步,哪有精力来搞这套虚的东西。
是以鲁国越推行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它的国力就越差,不但震慑不了其它诸侯国,连自己国内都祸乱频发,从一方大国衰败成极弱不堪的小国。
天下诸侯见了,哪里还敢仿效,纷纷对道家思想望而却步。
玄都首战失利,急匆匆的来找谢天虎商量对策,因为来此之前老子就有过交代,凡事遇见难题,可往你那谢师侄处多商量商量,他小子办法多,定能帮忙解决。
谢天虎闻得玄都到来,热情的接待了他,几句交谈后就明白前因后果。
“玄都师伯明鉴,您推广的道家思想和多宝师伯推广的儒家思想其实都是治世学说,若强行在乱世中推行,吃力不讨好。现阶段,莫不如仿效多宝师伯的办法,如何?”
说起多宝道人的办法,那就相对实用多了,就两个字:收徒。
多宝慧眼识人,收孔子与门下,教导他儒家思想,并让其传播出去。但多宝也知道他的这套儒家学说在乱世中很难有一番作为,而是为将来和平治世时准备的。
是以多宝对孔子说道:“徒儿,你可先广收门徒,将儒家思想传播出去,等到将来天下一统之时,自有帝王之家将其发扬光大。待你功成之时,为师自会亲自送你入轮回,然后接你回金鳌岛,享受仙福。”
孔子从其言,开始四处收徒,收得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当然,这又是后话了。
玄都恍然大悟,依葫芦画瓢,也开始收徒。他想自己推广的道家和道教乃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若不然打着师傅老子的名头去行此事,
。定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