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淡泊宁静是乌家 > 实在是奇思妙想啊。

实在是奇思妙想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清晨,乌家大哥便到了村里沈大妈这,因早几日就说好要来她家帮工。

沈大妈的男人被抓去充军,再没回来过,家里剩下她和一对儿女,双胞胎。寡妇门前是非多,沈大妈家几亩地都是她一个人侍弄,早些年农忙找汉子帮忙收割之类,难免引人非议。于是现在有什么农活基本都叫乌家大哥去做工,工钱什么的都好说。

沈家又是村里大族,沈大妈发誓要送儿子去学堂念书,又让女儿打小学刺绣,一心奔着孩子去,渐渐的村里的风言风语又没了声息。

沈大妈怜惜乌家三个孤儿,虽然他们家老二在她眼里不像话,但大的和小的倒是极好的,大家日子都难过,也就彼此照应了,不曾刻薄过。

今儿是上午收粮食,下午磙米,秋收俨然进入尾声了。晚上村人还得集议何时上路。

因“逆王”一直不来,村人也有点迷茫,同时亦有侥幸心理,粮食和命一样重要,自然是能收多少是多少。

乌家大哥在田里一边镰刀挥舞一边思量着,沈大妈和几个帮工的本家叔伯都来了,看见精神抖擞的乌阿大,纷纷打招呼:“阿大,早早滴来了呀。”

没错,村人称乌家三个没名字的就叫阿大阿二阿三,此时姓名须得长辈起名,没名没姓自己起绰号或者别人起绰号都可以叫。

若是别的村,早已胡乱叫着各种各样的绰号了,然而村里风气颇正,加上排外护短,少了许多这类口角纷争。

乌家大哥点点头,便又埋头干活了。其实乌家大哥倒不是没话说,只是怕说错。久而久之,反而得了个稳妥人的评价,模样又周正得很,若不是家里双丧,搁太平年间媒婆都要踏上门了。

呆到晌午稍作歇息时,乌家大哥找到了沈大妈,沈大妈正在收拾碗筷,帮工的人都有饭吃,但大都自己带碗。

“婶儿,您看谁家能卖些衣裳给小子和小子妹妹们么?”他挠挠头,像是有些不好意思。

沈大妈闻言不由有些欣喜:“我这里有几件倒是你二妹子穿得,你小妹妹也要买?过几日等你叔婆收拾几件不要的穿就完啦。”

往年新衣,吴家大哥都是找的沈大妈买的,沈大妈颇有种给自家长工又把钱还回来的隐秘快感。因此一听买衣裳,又照着往年只给大的添置,小的缝缝补补又三年好啦。

“婶儿,还有小子的呢?”他也明白给三妹找新衣裳不容易,只因没人会特地做新衣给太小的孩子。

没错,村里人自产自销,太平年间还几天去一趟集市,间或有货郎来卖物,如今只能战的战,逃的逃,只能村内以物易物了。

“你小子的也有,婶婶给你备着呢。”说罢又觉得不好意思,眼珠转了一圈,笑着:“这个冬衣需些时日,便早早打算了。”

乌家大哥心里清楚,但也不在意,认真直言道:“婶婶关心我才如此的,若是我今年不开口,婶婶也不能强令我买不是?”这些年沈大妈照顾他家不少,甚至还帮忙看顾过三妹妹……

思绪飘回来,只见乌家大哥从衣襟里掏出一块包圆的麻布,打开才看到,里面放着些许铜钱。

沈大妈心里想着今年你不买明年你也会买呀,你不买别人也会吗呀,都是比着大概的尺寸做的。

回过神来看到这么多钱惊奇了一下,倒不是她没见过这么多钱,这对她来说也算拿的出手,但吴家大哥却从来没拿过这么多钱呀,他家又没多少田地,每年买衣顶多拿那么几个碎铜板……

乌家大哥仔细看着她,生怕她看出啥来,财不漏白对于老实人来说还是有点难度哈。

“婶婶,我信得过您。”乌家大哥脸一红,说着把钱往她手里一送,“这钱您看着置办,这不是要逃难了嘛,小子想让妹妹们路上少受点苦。”

沈大妈笑着收下,乌家大哥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待晚上回来和乌小惹一说,乌小惹笑得震天响,呼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