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生命的觉醒 > 第26章 身边的幸福

第26章 身边的幸福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做公益有什么意义呢?扶贫是为那些苦难的人送去物质的粮食,觉悟的法是给人心灵的食粮,同样的粮食,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有什么区别呢?应该说精神是原动力,物质上的是自然拥有的果,人的贫穷富贵,除了先天的福报之外,先天的福报指生下来就拥有富贵的命。

其余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的家庭,他贫穷富贵多数都是发心的不同带来的,就比如孩子上学一样,要想学好,得有一个理想和志向,为了出人头地也好,为了父母亲人也好...,有了这个动力才是学习的动力。

什么事都一样,如果没有一个动力,随波逐流的人,是很难富贵的,所以心灵是一切物质的动力,这也就是佛教常说的,一切唯心造的道理。

为什么说好人有好报?人都喜欢受益而不喜欢付出,当我们看到老人孤苦无依的样子,我们还选择自私自利,贪瞋痴慢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人的苦就是因为总想到当下的美好,却忘记了那些孤苦无依的老人,他们的现在也许是我们将来的样子。

圣者做事能考虑到结果是什么样子的?而普通人做事,只想到当下的利益,而不想到未来的苦果,这也是修行者和普通人最大的差别,很多人说这是消极厌世的想法,当你看到那些可怜的人受苦的人,你还会这样想呢?做善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

大人与小人的区别是什么呢?经中讲的大人,小人,和小孩跟世间人认为的截然不同,法是以空性的正见慧来辨别大人小人,而世间人是以年纪,人品来辨别,八大人觉是入门最基本的经典,你只有做到这八条才能成为大人。

才能迈入法的殿堂,经中说一切物质,人事环境都是心性无明的幻现,保任守护心性才是大人,就是说对身相物质的执不执着来判定一个人是大人还是小人,大人把身相物质都当做广结善缘的媒体。

而小人却死执身相物质,对这也怕,那也怕的,就是过于执着自我的结果,不知道心灵的重要,就算是修行人,如果不能很好的调整自己,那也只能在大人与小人之间了。

普通人和修行人的区别是什么呢?师父说:修行就是让我们心定在善处,不随五欲六尘而动摇其心,善处就是为人不为己,就是时时处处为父母亲人着想,为尊师重教,学有所成着想,不给家人社会添麻烦着想...,这都是善的东西。

如果把心定在五欲六尘上,为了得到五欲六尘而不惜一切代价,做出很多恶事情,不是鬼怪可以扰乱人的思想。

其实这些只是我们的借口,而真正扰乱我们的,却是一颗贪心,而去除贪心的最好办法,就是相幻心真,净化心灵的道理,修行就是看淡身相,不为成住坏空的事物所累,将精力用在常乐我净的心性上。

什么是出世间法?什么是世间法呢?佛法讲心性,认为世间的一切物相都是心性无明变现的,世间法讲物质,认为物质环境可以塑造一个人的灵魂,辩论这些在佛法中都毫无意义,佛法跟世间法其实是一回事,世间法以事实存在的身体为真,谁在掌控事实还是虚假呢?

这个掌控证明的就是我们的心性,要证明这个东西是事实还是虚假?首先就得用眼睛、用耳朵等来辨别,用自己见、闻、觉知的做用,来辨别自己的身体,这就存在的两个东西,一个是见、听的做用,一个是身体物相。

修行保任的是见听的作用,为真实的心性,这就好比种子一样,遇到缘分则生发,就是此世的身体,因缘不具足则为种子心性,心性虽没有根尘的作用,是因为它的环境是常乐我净的。

这个法界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法界指物质世界精神世界与心性世界的总称,三恶道众生居住在物质世界中,修罗道、人道、天道随境界的高低居住在物质与精神世界之中,六凡众生最高只能居住在精神世界。

四圣声闻、缘觉、菩萨和佛,居住在心性世界中,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