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黛螺顶
第二天,蓝凯前往黛螺顶。
黛螺顶是五台山东台顶延伸下来的一个小山峰,垂直高度400米。由于小山峰形如大螺,盛夏时节草木萋萋,呈一片黛色,故称黛螺顶。山顶一座古刹,原叫佛顶庵,至乾隆五十一年,更名黛螺顶,遂与山同名。
去黛螺顶路有两条,一条沿北端山脊而上,一条沿南端山脊而上。蓝凯走的是南端山脊。
沿南端山脊上,还有两条路可选,一条是左边的古道,坡度舒缓,虽多绕点路,但攀登起来不太费劲。一条叫作“大智路”,共有1080级台阶。
除此而外,还有条捷径,就是1995年修建的索道,几分钟便可到达离寺门不远的平台上。
蓝凯走的是“大智路”。
关于这路名和台阶的级数,与佛教常识有点关联。1080级台阶是“十界”各有“百八”之意。十界,也称六凡四圣,是佛教将佛与众生分为10大类的总称。据说,踏过1080级台阶,能给人增添智慧,消除烦恼。
蓝凯背着行李,沿台阶一步一步向上攀登,看到有人攀登几个台阶磕一个头,他也跟着磕头。
台阶越向上越陡,蓝凯攀登了300多台阶就大汗淋漓了,原本超过的几个香客又赶过他。
一个老人坐在台阶上休息,怜惜地说:“孩子,歇会儿吧”。
蓝凯摇摇头,他此刻就想让自己累得筋疲力尽。
大约2个小时,蓝凯登上黛螺顶。当看到黛螺顶的山门时,他眼前一黑,差点摔倒,一个长者模样的人扶住了他。
蓝凯谢了长者,来到五方文殊殿,虔诚地点燃长香,依次朝拜东台聪明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中台孺童文殊、南台智慧文殊和西台狮子吼文殊。
据说,五方文殊殿因康熙而建。康熙曾几次想朝拜东西南北中五座台顶的文殊,都因天气等原因屡屡受挫。他找来主持,说五年后再到五台山,要五个台顶的文殊都拜到。一晃三年过去了,主持还没想出办法。一天,寺里一个叫锁柱的小沙弥偷吃供果被发现,犯了佛家的贪罪,主持说如果能想个办法实现康熙的愿望,就可以免罪。锁柱毕竟是小孩子,思路和
。老和尚们不一样,说将五个文殊菩萨的法像供在黛螺顶的寺庙里,就可以一次拜到了,于是有了五方文殊殿。康熙到五台山拜佛如愿,钦赐御碑,并题诗“峦回谷卷自重重,螺顶左邻据别峰。云栈屈盘历霄汉,花宫独涌现芙蓉。窗前东海初升日,阶下千年不老松。供养五台曼殊像,者黎疑未识真宗。”以记。
这些传说是真是假无人细究,信佛的都希望是真的,不信佛的真假都不当回事。
蓝凯朝拜过五方文殊,来到黛螺顶的牌楼前。
牌楼有些年代了,颜色斑驳,多处裂痕,但仍不失其威仪。它像是佛界和凡界的分水岭,里面是佛的世界,端庄、祥和的坐在那儿普渡芸芸众生。外面是人的世界,在烦杂世尘中沉浮。
转过身是一道石栏。凭栏向下望去,可以看到山谷中雾霭和台怀镇香火、炊烟混合成的蒸腾雾气,可以看到五台山标志性的大白塔,可以看到台怀镇数十座寺庙的重檐黛瓦……
蓝凯瞬间有一种人生飘渺的感觉。
一个小和尚见蓝凯背着旅行包上山,主动上前双手合十打了个问询,把他带到居士住的地方,并告诉他在哪儿吃斋饭。
这一天他像许多居士一样,住在寺庙里,并跟着居士们一起随和尚做功课。
夹坐在居士和和尚中间,他显得有些突兀,年龄和与年龄不相符的神态不时引来游客的议论,开始他觉得不自在,后来也就浑然不觉了。
经声浑厚、平和,没有过高和过低的音阶,伴随着袅袅上升的长香,在大殿内缭绕。
蓝凯的思绪随着经声飘出殿外,飘入云端,来到一处巍峨的殿宇,周围白云如纱,玉栏如冰,殿中丝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