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节 筋经功论要(二)
十二经脉
它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共十二条正经,并与脏腑相连,各属于一定的脏腑,以阴阳表明它的属性。
这十二条正经对称地分布在身体的两侧。
凡循行在肢体内侧,与脏相连接的经脉,叫做阴经;凡循行在肢体外侧,与腑相连接的经络,叫做阳经。
十二经脉分类如下:
阴经属脏络腑太阴肺经
(行于内侧) 厥阴心包经
手 少阴心经
「阳明大肠经
十 二 阳经属腑络脏
(行于外侧) 少阳三焦经
太阳小肠经
经 太阳脾经
脉 阴经属脏络腑
(行于内侧)厥阴肝经
少阴肾经
足 阳明胃经
阳经属腑络脏少阳胆经
(行于外侧)
太阳膀胱经
十二经脉间有严格的承接顺序,表里相连,阴阳相承。
其顺序为:
手太阳 手阳明足阳明、足太阳 手少阴 手大阳肺经 大肠经 胃经 脾经 心经 小肠经足厥阳 足少阳毛小阳 手厥阴 足少阴 足太阳肝经 胆经 三焦经 心包经肾经 膀胱经
十二经脉的运行就如上图所示那样,首尾相贯,周而复始,如环无端。
我们所讲的练气功,就是要根据十二经脉的运行方向,把气运行于十二经脉的循环之中。这就是大周天运行法。
当然关于大周天的具体循行路线,说法也很多,这里就不赘述了。
奇经八脉
内气运行除了上述的十二经脉以外,还有八条具有特殊功用的脉。
这八脉因不与脏腑直接相连,又不受十二经脉顺序的制约,而是“别道奇行”,所以称为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奇经八脉不连脏腑,不与表里相配。
同时,除去任督二脉之外,其它六脉的俞穴都寄于正经。其中,冲脉、任脉、督脉都同出于会阴。任脉行于身体的前面;督脉行于身体的背后;冲脉并足少阴挟脐而上。
任、督二脉上行之后要接于唇内。
对于这个问题,《奇经八脉考》是这样说的:“督脉起源于会阴,循背而行身之后,为阳脉之总督,故曰阳脉之海;任脉起源于会阴,循腹而行于身前,为阴脉之承任,故日阴脉之海。”
具体说来,督脉起源于长强穴,沿背正中线直上,经腰俞、腰阳关、命门、至阳、灵台、大椎等穴,到哑门,然后上头部,至百会、上星、素醪、人中穴,止于齿龈的龈交处。
任脉起源于会阴穴,经前阴到耻骨联合正中,沿腹中线上行,经中极、关元、气海、神厥(脐中)、中腕、上腕等穴入胸,经臃中、天突、涌泉等穴,止于唇下方的承浆穴。
筋经功除注重心、肝、脾、肺、肾等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外,尤其注重奇经八脉的充实与畅通,这是因为奇经八脉独具重要功能。
简单说有这样三点:
第一,统领诸经。督脉为全身阳脉的总汇,督率一身阳气;任脉为全身阴脉的总汇,总调一身阴气。
任、督二脉统管全身的阴经和阳经。
筋经功修炼中,如果达到任督二脉气血充实,循环运行,阴阳互接,则为小周天。
所以,要打通奇经八脉,首先要打通任、督二脉。
李时珍说:“任、督两脉,人身之子午也。”
第二,奇经八脉还有蓄存、调节气血的作用。
“盖正经犹失沟渠,奇经犹失湖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
”1李时珍在这段话中,把十二经脉比喻为江河,而把奇经八脉比做湖泊。
当十二经脉中运行的气血充盈的时候,就可以溢出奇经八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