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节 道在养生(二)
二、天人合一
在对人和外界的关系上,道教认为,人是一个小宇宙,天地自然是一个大宇宙。
人和天地自然大同小异。
人的精神受之于天,人的形骸受之于地。
天有四时五行九解三百六十日,人也有四时五脏九窍三百六十个关节。
大自然有山川流水,环环相扣,息息相连;人体的各器官也象自然界中的山川流水一样,也是环环相扣、息息相连的。
因此,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中国古代把这种认识叫作“天人合一”。
根据“天人合一”的思想,人与自然相通,那么,自然界天地万物的变化必然直接影响人的生命活动;反过来,人的生命活动又可以反作用于天地万物,改变它们的运动过程。
但是,对于养生来说,天地万物变化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内经·素问·四气调神论》有这样一段话,说明了天地自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天人合一”的思想必然在养生上得出整体养生观念,而这种整体养生观念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种系统观念,是一种科学的观念。
这一思想不仅是养生整体观,也是我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观点。
令人惊奇的是,这种观念产生的契机是中国古代气功这一中华民族独有的瑰宝。
它是从我国古代的气功实践中萌发总结出来的。
许多气功内炼家们在炼功中常常进入一种天人合一、个体溶入自然的奇特心理境界。
明儒罗洪先精于养气,他在谈静坐时出现的绝妙境界时,有过一段精采的描述:“当极静之时,恍然觉吾此心中虚无物,旁通无穷,有如长空云气流行,无有止极;有如大海鱼龙变化,无有间隔,无内外可指,无动静可分,上下四方,往来古今,浑成一片,所谓无在而无不在。
吾之一身乃其发窍,固非形质所能限也。”4当“极静之时”,也即是人进入气功状态之后,天人相通了。
这时候,人和自然“无有止极”、“无有间隔”、“无内外”、“无动静”,甚至超越时空,“上下四方,往来古今”,都浑然一体,“无在而无不在”了。
先哲们的这些绝妙体验,不正是超越时空,人天相通,获得永恒的感受吗?!
宋元时期著名道教养生家俞琰,对于古代传统气功有着相当精深的研究。
他对于内炼时真气在体内运行的状况以及产生后的验证,作了极为详尽的描述:“(真气)穿两肾,导夹脊,过心经,人髓海,冲肺瑜,度肝历脾,复还守丹田。
当其升时,渝然如云雾之四塞,飒然如风雨之暴至,恍惚如昼夜之初觉,涣然如沉疴之脱体;精神冥合,如夫妇之交接,骨肉融和,如
澡浴之方起。”2
“其和气周匝一身,溶溶然之山云之腾太虚,罪霏然似膏雨之遍原,淫淫然若春水之满四泽,液液然如河冰之将欲解释。
往来上下,百脉通融,被于谷中,畅于四肢,拍拍满怀都是春,而其象如微醉也。”3
“神凝气聚,混融为一,内不觉其一身,外不知其宇宙,与道冥一,万虑俱遗,溟溟滓。
”4上述这些描绘清楚地表明:在气功实践中,真气运转,疏通万脉,犹如醍醐灌顶,春意融融,舒畅无比,从而在身心飘逸、神思恍惚之中,人们不期然感觉到人的个体与大自然溶合一片,混然一体,即与天地并生,万物为一了。
正是在气功实践中,人们认识了“天人合一”,并反复阐述了这一观点。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
”儒家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4“所过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