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奇耻大辱
只要生活在草原上的,无论是蒙古人、色目人、回人还是什么,无一例外,都要以游牧为生,若是靠近河套这边或是归顺了明朝的关西地区,则直接开始了半游牧,半耕作的方式生活。
单是以生产效率来说的话,毫无以为,耕作是比游牧更为高效和发达的生产方式。
但若是实在是没有条件,游牧也不是不行,毕竟草原上的人,世世代代不也都是靠着这种生产方式活下来的。
可是此时的瓦刺,却是连游牧都是一种奢侈之事,他们现在的生活方式是比游牧还要低一级的游猎!
说起来,瓦刺能够崛起,其实还和大明脱不开关系。
历史上,自从朱元章北征成功之后,北元分崩离析,整个蒙古逐渐分化成为鞑靼、瓦剌、兀良哈三部。
其中鞑靼大致分布在大漠南北,瓦剌则主要分布在叶尼塞河上游以西至额尔齐斯河之间的阿尔泰山一带,兀良哈则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以东、黑龙江以南,蓟辽边外地区。
这其中,瓦刺来源不必多说,鞑靼部是元朝皇帝的嫡裔所在,兀良哈是成吉思汗之弟的后裔。
因此,对于大明来说,很显然鞑靼和兀良哈两个和曾经大元皇室关系匪浅的部族更为值得盯防。
且从实力上来说,也确实是鞑靼比较强大,威胁到明朝的边境安全。
已经靖难上位后的朱棣,立即发动北征以消除后患,同时积极地同瓦剌进行联系,还将其境内的三个领土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都册封为王。
随后朱棣便亲率五十万大军进行北伐,一举击败鞑靼部,其内部权臣阿鲁台俯首听命,其可汗本雅失里投靠瓦剌的马哈木,但随后被马哈木所杀死。
马哈木随即立了本雅失里之子答里巴为可汗,此时的鞑靼经过了永乐帝的打击之后,十分衰落,自此,草原上瓦刺便开始崛起,一家独大了起来。
朱棣不愿倒下一个鞑靼,又起来一个瓦刺,于是没几年便又一次征讨草原,两军交战,马哈木等军击败,不得已献马投降。
之后瓦剌的马哈木与鞑靼的阿鲁台进行互相攻伐,最终马哈木被阿鲁台击毙,并于不久后死去,由其儿子脱欢承袭他的顺宁王位,瓦剌就此中衰。
但事情远不止如此,草原民族一直以来都是中原的心腹大患,倒下了鞑靼和瓦刺,阿鲁台又强大了起来,多明朝边境多行劫掠,趁着朱棣第三次北征讨伐阿鲁台的时候,瓦刺再次趁机而起。
此后,脱欢杀了贤义、安乐两王,控制了一整个瓦剌,紧接着又打败了阿鲁台,将其以及所拥立的阿岱汗,控制了东部蒙古,他本想自己称可汗,但又害怕被众人反对,便只能拥立脱脱不花为可汗,自任太师。
此时朱棣已死,朱高炽虽然也是明君,但毫无疑问,他是个搞民生的好皇帝,却被不喜武功,在位期间,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创下了仁宣之治,此做法任谁也挑不出毛病。
只不过朱高炽明显没有搞清楚朱棣和朱元章这爷俩不停的穷兵黩武对草原用兵的深意,当真是给了瓦刺好长时间休养生息的机会。
脱欢去世后,由其长子也先继位,瓦剌在也先的带领下东征西讨,向西降服了哈密、沙州、赤斤蒙古等部,向东攻破了兀良哈三卫,控制野人女真,威逼朝鲜,成功建立了自元亡之后的最大蒙古帝国。
再之后便是令大明由盛转衰的土木堡之变,当时当时瓦剌每年都会派遣使团去北京朝贡,而明朝也秉持着“薄来厚往”的原则,会回馈数倍的礼物过去。而瓦剌见到朝贡有利可图,便不断地增加使团的规模,并谎报使团的人数。
有一次被礼部发现后,只按实际朝贡人数进行回礼,也先十分生气,在此之前明朝有使节出使瓦剌时,曾私下许诺要将公主嫁给也先之子,而朝廷自己并不清楚,并予以了拒绝。
这两件事并做一起,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