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延揽赵云
姓,如此不爱惜百姓,此人可为冀州之主?”
赵云再次沉默不语。
袁尚道:“我父用计得冀州,兵不血刃,这难道不是件好事吗?而百姓多有依附,贤能之士得到重用,才有了今日冀州的强盛。如今的冀州难道不比以前的更好?这不就是一个冀州之主该做的事吗?”
赵云听完袁尚这话,不禁长吁一口气,道:“你说的是。”
袁尚大手一挥,侃侃而谈道:“自光和年间起,乌桓数次南侵,河北各地深受其害。公孙瓒率兵讨伐,功劳不小,深为乌桓忌惮。然而他对乌桓人一心赶尽杀绝,使汉乌两族百姓矛盾激化,此乃大恶也。所以他是过大于功。”
“刘虞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乌桓等夷族,然而乌桓等夷族敬慕强者的人多,尊敬有德行的人少,可谓‘畏威不畏德’,所以他的仁义不过是纵容乌桓等夷族做大。尔后狄夷说是为他报仇,实则趁火打劫。”
“刘虞能在蓟城治
(本章未完,请翻页)
政,乃倚仗公孙瓒威震狄夷。而公孙瓒能在辽东力挫乌桓,乃依赖刘虞的仁政,此二者相得益彰,合则两利,斗之两亡。由此可见,与乌桓等狄夷相处,宜恩威并重。”
“当下公孙瓒依旧割据幽州,乌桓盘踞辽东,我袁氏不得已唯有效仿高祖白登之盟,先与乌桓结盟,待得消灭公孙瓒后,再对乌桓行征讨之事,收复辽东失地,如卫青霍去病征匈奴故事。然为长远之计,宜恩威并重。”
赵云听完袁尚这话,不禁心中惊叹,佩服袁尚的精准分析和布置安排,不觉点了点头。
袁尚见赵云听进去了,紧紧地攥了一把拳头,铿锵有力地道:“桓灵二帝,亲小人,远贤臣,遂有黄巾之乱,奸臣董卓、曹操先后弄权,当今群雄割据,民不聊生,人心思变,汉室已不可复兴。”
赵云一听,心中一怔,凝视袁尚。
袁尚继续道:“然在下以为汉室自王莽篡政后,就不当复立!”
赵云一听,登时怒视袁尚,攥起拳头。高山急忙移步向前,护卫袁尚。
袁尚继续道:“王莽之败,非唯人心思汉,乃其变法不当,祸害百姓,致使天下大乱。”
“河北、颍川两地诸世家倾力资助,光武因此而成帝业。”
“然自此世家把持朝政,官员任命皆出于世家,寒门子弟几乎断绝仕途。且世家子弟中并无多少善于政务民事,反而多有鱼肉百姓之徒。”
“今大汉天下,说是姓刘,实则‘王与世家共天下’。”
“孟子曰‘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任用贤人不当论其出生,而当论其才能,是否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所以我说自王莽篡政后,大汉不当复立。”
“天下者,当王与百姓共天下。为政者,当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童渊、赵云、高山此时肃然起敬。
童渊笑着拊掌道:“好!好!好!”
赵云对着袁尚恭敬地作揖。
袁尚也作揖回礼,道:“子龙愿意加入我袁氏呼?”
赵云道:“我有三约,若公子能从,我当加入。”
袁尚急切道:“愿闻三约。”
赵云道:“一者,我只跟从你,不归属袁绍。”
袁尚心中一喜,笑道:“可以。”
赵云道:“二者,我与刘使君曾有盟约‘他日追随’,今既已更改,我当亲自向他告别,望公子许可。”
袁尚心中一怔,心里暗道:“刘备这人能言快语,真让赵云跟他见上,保不准就要坏事。但不允许,就没戏了。赌一把吧!”
袁尚道:“可以。”
赵云道:“三者,他日公子所做之事与今日之言相悖,我当辞去,公子不可阻拦。”
袁尚笑道:“我言行一致,子龙你这一辈子就用你双眼好好看着我吧!”
赵云道:“在下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