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案中案(1)
名武僧说道:“大人料事如神,佛像的肩部,的确有一两个浅浅的脚印,不仔细看,极难察觉。”
贾似杰慢慢解释:“我刚才盘问守夜的几位师父,发觉他们换班之时,处身于殿外的廊下,视线被伸出的屋檐遮挡,正好看不到左侧偏殿、左侧旗杆的高处。我又比较了一下从偏殿到大殿的距离,中间正好有一株大树、一根旗杆作为过渡。而换班的时候,敲好是守夜人最容易懈怠放松的那一刻。”
众人连连点头,都觉得贾推官剖析得有理。
贾似杰道:“方才我请悟了大师演练过,对方如果轻功了得,趁着师父们换班,略微交谈或者闲聊的时候,便可以三下两下,跃到大殿的屋檐上,轻手轻脚盗走圣物。再等下一次换班之时,顺着原来的路线,跃回左侧偏殿之上。”
之后盗贼溜下偏殿,趁黑遁逃,也就顺理成章了。
众人听他详细分析案情,纷纷点头附和,心中佩服不已。
京师第一推官,果然名不虚传。
连一旁负责记录的司录主事,也抬起年轻的脸庞,重新朝他上下打量几眼,心想:“这个人,心思缜密,与老三倒有几分相似。”
诸位,那名司录主事,即十七卫乙组的老十七。
秦虎软磨硬泡,说动十七卫副都指挥使许清韵,将他从乙组调来甲组,安插在京城衙门,负责一应文书往来、案卷记录、归档整理。等于在京城衙门的要害之处,多了一个暗线。
老十七本姓:柳。所以也称作柳十七。与乙组的丘十一,一文一武,一个狂放邪魅,一个沉默寡言,相映成趣。
通判道:“既然贼子如何盗宝,已经查明,那么贼子的真实身份又该怎么去查?”
贾似杰道:“大人,金棺银椁的安放,以及夜里守卫的布置,只有寺里的人才清楚,所以必定是内贼所为。”
通判大皱眉头:兴国寺上上下下有数百僧众,一个个的甄别,那要到牛年马月去了。
时间紧迫,京城衙门等不起。
仿佛看穿上司的心思,贾似杰不慌不忙道:“寺里的大师父,常年吃斋念佛,诚心礼拜,贾某是信得过的。不过寺庙大了,难免混进某些不法之徒,不难查找。属下刚刚观察,那左侧偏殿靠近斋堂,斋堂人员混杂,有杂役、有火工,大人不妨派人盘查,有无突然消失、不知所踪之人,便着落在他身上。”
通判眼睛一亮,精神大振,喝令住持、监院速速回报。
监院、僧值和几名武僧匆匆而去,不多时返回禀报,今早有几名杂役及一名火工道人出门采购,几名杂役倒是回来了,那火工道人却一直未返。
通判一拍大腿,喝道:“便是此人了!你们可否认得?”
监院、知客、僧值几个你看我我看你,连连摇头。僧值道:“那火工道人才来了月余,平时低眉垂目,少言寡语,不与众人往来,故而不知底细。”
通判问清火工道人的名字(肯定是捏造的)、年龄、身材相貌等等。命令军巡院即刻发出海捕文书、悬赏告示,再通知各个城门的守兵,加紧排查类似人等。
众人不以为然,那火工道人处心积虑,名字身份必然属于伪造,可能连相貌也经过一番易容。
他一早逃走,只怕早已逃出京城,远走高飞。
人海茫茫,无名无姓一个人,如何缉捕归案?
盗贼查到了,可舍利子还没有着落呢?明日的盛会怎么办?拿什么去供众人瞻仰礼拜?
住持大急,拉着通判、贾似杰两个走到一边,请两位大人拿个主意。
通判将难题扔给贾似杰:“贾推官,你点子多,你说怎么办?”
贾似杰暗骂一声老狐狸,思索片刻,说道:“咱们来个瞒天过海。反正圣物只有少数人见过,其他人根本辨认不出真假。寺里还供奉有其他高僧的舍利吗?”
住持道:“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