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李重俊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自古有之,奈何金戋作祟。
。。。。。。
洛阳皇城,又称太微城。
通天宫,大殿之内,皇帝李显正襟危坐,聆听座下列位群臣,辩论不休。旁边倚坐着皇后韦氏,蹙眉凝神。片刻,怫然不悦。
声音高亢者,当属太子李重俊,陈述枚举各项证据,志在弹劾当朝宰相武三思,矫诏杀害五王!
“启禀父皇,如今五王岭南突遭暗害,死不瞑目,其罪魁祸首,正是这武三思,暗地里雇佣刺客,矫诏杀之!其狼子野心,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狂妄德性,竟根本无视父皇所赐五王之免死铁券,罪在欺君罔上,谋反不轨!理当不可饶恕,将其打入天牢,为五王洗冤,昭告天下!”李重俊年方弱冠,英气凌人!咄咄不休!
“请太子言语自重,莫要诬陷好人,某乃堂堂宰相,为国事甘愿效犬马之劳。更是满腔热血无以报答圣上知遇之恩。民间谣言繁琐,不过是以讹传讹,殿下何故知五王非寿终正寝?五王之死虽有急促,也许是路途劳顿,难免染疾抱恙。其中缘由,尚待佐证,岂能胡乱猜测,不做事实,尽情一股脑推在某的身上,妄加断定?恳请圣上明察秋毫,予臣清名。”武三思嘴上虽然言之凿凿,身心已是冷汗淋漓。
李显茫然无措,转头望向韦皇后问道:“爱卿意下如何?”
韦皇后并非太子亲母,韦氏一生只生过一个儿子,叫做李重润,亦是李显之长子。另外又生下四个女儿,即永泰、永寿、长宁、安乐四位公主。
想当年,武则天摄权欲称帝时,李显被立为傀儡皇帝,有名无实。后因执意提拔自己岳父当宰相,反惹怒武则天,被流放在外,不得擅回长安。活得畏畏缩缩,不得安生。
圣历元年(698年)三月,李显称病被召回神都,重立为太子。为了加强两家关系,李显恳请武则天圣旨赐婚,让武李两家,喜结连理。长女永泰公主嫁给了魏王武承嗣的儿子武延基,幼女安乐公主嫁给了梁王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如此裙带关系,韦皇后与武三思日后愈发亲上加亲。
不料,大足元年(公元701年)八月,当时张易之兄弟貌美如花,极得宠幸于武则天。
由于李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李仙蕙、妹夫魏王武延基等,当时年轻气盛,看不惯其行径,私下议论张易之兄弟日出夜宿,恣意出入内宫,恬不知耻。
古人云:“隔墙有耳”。横遭有心之人献媚二张,添油加醋构陷一番。二张岂能容忍,哭诉于床榻之上,使得武则天龙颜大怒,于九月初三日,责令皆杖击而死(另有说逼迫自杀)李重润死时年仅十九岁。是为韦皇后心中永远的痛苦!
李重俊与韦皇后没有血缘关系,有道是:“最毒妇人心!”以韦皇后的秉性,自然对他十分厌恶。
“太子年少无知,足不出门,何以知千里之外详实?莫非你私营结派,不满圣上对你苦心培养,满怀期望,暗地里做出许多背着圣上的事情不成?”韦皇后一心袒护武三思,矛头直指李重俊。
李显闻言动色问道:“吾儿,你母后所言属实否?”
李重俊急忙辩道:“父皇,此事绝对没有,儿臣一直听从父皇心意,在家里勤学苦练,不敢懈怠,怎会有母后所言之事?孩儿请父皇明鉴。”
“五王之死,朕倍感痛惜,武亲家为国事操劳,常伴寡人左右,分身不暇。吾儿你又从何得来证据,定要将武亲家至于五王事情其中?”李显果然名不虚传,昏君无能。
“禀父皇,儿臣确实有他雇佣刺客的书信来往作证。此乃儿臣在辖下扬州一个刺客组织,名唤‘惜春居’的地方搜索出来。请父皇查验,便知儿臣所言非虚!”李重俊未做太子前,曾被册封卫王,戎任左卫大将军,遥领扬州大都督之职。
李重俊说着话,从怀里衣袋里掏出一封书笺来,递于殿里执事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