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权倾天下 第六百一十章 罗网
王彬笑了笑,向着垂头丧气的崔浩道:“县官当了驿丞,迎来送往,就知道陪客。特别是上宪到来,更是当成天大的事。水利不必管,劝农当然也不必劝,山阳知县,一年有大半年是在陪客,县里的士绅,排成十几班,按官员品级和职务,轮流出来陪坐。这般殷勤,当然是有利可图。象县里真有什么案子,百姓有什么冤屈,倒不是不想管,但实在也是管不过来。崔学士,我说的,可是事实?”
他这些话,其实就是切中情弊,实在是再贴切也没有的话了。
吏治渐渐败坏,不要说和国初没法比,和永乐年间没法比,就算是和正统初年,“三杨”还在位时,也是没有办法比。
能自律的少,由俭入奢的多,贪图享乐的也多,灰色收入视同合法的,也是更多了。
象“县官做驿丞”的话,其实在近百年后,有著名的清官海瑞在自己的书中痛陈,当然,海瑞的时代,驿站和迎来送往的耗费更大,官场潜规则也更加严重。
在明朝,有最著名的两个破坏潜规则的人,一个是海瑞,一个是张居正。
海瑞以抬棺骂皇帝的最著名的清官身份,结果在江南做巡抚就做不下去,天天有人扯他的后腿,告他的状,与他斗气。
结果这个脾气比石头还硬的人,连皇帝也敢破口大骂的人,竟然不能安于巡抚位上,干不到一年,只能辞职了事了。
张居正倒不是在反贪上做文章,事实上,他自己就是大贪官一个,戚继光等著名的将帅,每年都会有大量的财物送到京师张阁老家,绝不敢有所耽搁。
当然,以他的位子,张居正算是很克已了,象刘谨等辈,才是巨贪,张居正虽是受礼,但绝少因贪贿而影响政务,就这一点来说,已经算很可以的了。
只是万历后来知道张太师的真相,而以当初年幼时经常被张居正训斥时的童年阴影,绝想不到,满嘴仁义道德,一嘴大道理的“张先生”居然是表面一套,背地一套,万历的情感因此大受伤害,再加上被张居正和冯保联手压制多年,情感上也是受过伤害,所以报复起来,格外的阴狠。
而且,从此之后,万历不再信文官,以消极之法与文官斗了几十年,国事政务荒怠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最终皇帝拖着文官集团,和整个庞大的帝国一起冲下山崖,彻底毁灭。
而张居正最为文官同僚们憎恶的,还是他的不守潜规则。凡事认真,自己不拖沓的同时,还要鞭打整个官僚集团都动起来,在考成法等诸多法条律令的约束下,张居正当政的十年,国家机器虽然已经又老又锈,但还是疯狂的运转起来。这般做法,显然就是和人的惰性背道而驰,使得很多人心怀怨望。
破坏潜规则的代价是惨重的,张居正身死之后,他的家族报应如此之惨,同僚攻讦如此严重,也助长了皇帝向张家清算的情绪,一饮一啄,莫非天定?
……
崔浩哑口无言,事实上,他亦从来没有人用这种详细并且翔实的数据来同他说话。大家同殿为官,十年苦读,学的自然是儒家经义,但儒家的书上全是华而不实的大道理,真正治民理政的学问,却是一点儿也没有。
所以为官之后,除非是为翰林,为京官,不然就非得仰仗幕府里的幕宾不可。正经延请的幕宾,哪怕是贵为巡抚或是大府的知府,亦要对幕客尊敬异常,凡事要请教,不是主翁召幕客来,如果是那样,脾气再好的幕宾也会翻脸———要东翁移樽就教,到幕宾的住处去请教才行。
在京师为官,则凡事必定受困于书吏,京师六部,人早有言,当家的不是官员,而是各部办事的小吏们。这些吏员,世代相传,有一套挟制上官的心口相传的本事,凡事离了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玩不转,所以上官凡事拱手,真正办事的,就是这些品格猥琐下作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