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锦衣为王 > 第四卷 锦衣都督 第二百四十三章

第四卷 锦衣都督 第二百四十三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矿。

这就好比是治洪之道,用的不是泄洪的法子,而是一味防堵。世间事,越是防堵,则越容易出乱子,一出乱子,则越加防堵,这就是一种恶性循环,开矿一事,成为大明的死结,终明朝之世也没有想出好的办法来。

比如铜钱一项,洪武年间最多一年铸过两亿钱,算是最多的一年。但仍然是远远不够,也就是前宋时一年出产的十分之一。

到了仁宣年间,最多的年头也就几千万钱,少则一两千万,这么一点铜钱,因为赏赐外藩和民间使用的耗费,聚钱铸铜也是一项大的消耗,明朝的铜钱,开始是定的一千两百文兑一两白银,后来就知道是浑话,完全的胡说八道,铜钱开采远远不足消耗,民间使用不足,再加上正统之后的各种乱政,现在这些年,铜钱根本不铸,也没有官员过问此事,民间到官方的兑换比已经是一两银子兑七百文铜钱,而且这种兑换比很有更进一步的趋势。

张佳木不知道,铜钱兑白银,最高比时曾经到四百文钱兑一两银。这样一弄,民间几乎无钱可用,只能采取实物交易,而且随着白银流入的增加,则银本位成为必然,到了大明中期之后,铸钱的银本不足,或是根本没有,银本位成为主流,到了清朝也没有改变,一直到废两改元为止。

这是经济之道上的大学问,老实说,张佳木现在也不是特别的明白。毕竟他不是古代经济和历史学家,现在懂的这些,也是公余之闲,每天苦学的结果,他的志向不是一个普通的特务头子,所以对这些特别关切,而眼前的诸公,说起来是朝廷柱石,国朝倚重的有爵位的贵族人,但提起开矿一事,除了对矿工的警惕的防备之外,都认为开矿有弊而无利,这种论调,倒是和文官一模一样,几乎没有区别。

对于施聚来说,只是着重他讨伐叶宗留的经过。叶宗留是闽浙交界的人,少习武艺,为人任侠,是个很仗义的汉子。因其如此,他能带领几百人一起到矿里去采矿,用以唯生,并且很发了一点小财。

后来朝廷禁矿,派出大兵到矿上剿伐矿工,把矿工视为流民土匪,大杀大砍之下,杀死了叶宗留不少至交好友,因此他和王能,郑祥四等人一起造反,矿工确实有勇力,官兵居然不敌,造反之后,连伤都指挥使刘海等高级武官,连败官兵,声势为之大振,结果无数矿工农民投入其中,称叶宗留为大王,战转闽浙赣等三省,最后在江西被施聚和都御史柳华、张楷等人包围,步骑冲杀,血战连场,最后,宗留在江西中流矢而亡,一场大祸乱,终于被平定下去。

这是正统七年间的事了,施聚现在提起来,犹是满面生辉,颇为得意的一场事。

因为内乱和外患不同,土木之变以前,国朝安定很久,老英国公张辅就是平定了安南,所以犹被信重,而土木之前,国家的大征伐就是叶宗留一役,施聚打的很漂亮,原本可能要流窜数省,甚至失陷州府的一场大乱,很干脆漂亮的了结,所以成名之役,犹为可说。

当然,底下的几个都御史也很得力,算是文官中的干才,但名声不显,施聚也只是稍提几句,接下来,便是大谈特谈矿工的勇力和悍不畏死,因为采矿原本就是提着脑袋的活,又要有力气,又要胆子大,普通的农民是不敢去当矿工的,几百人啸聚在一起,一言不合就敢杀人,所以大明犹重对私矿的禁绝看管,也未尝不是一点道理也没有。

“伯爷,”谈到最后,张佳木突然问道:“江西和闽浙一带的银矿很多,但总以江西的银矿出产最多,一年产银最高时,可达二三十万两。叶宗留乱后,私矿禁绝,官矿亦减产,因为肯当矿工的人少了很多,我想请问一下,现在那里的出产,一年是多少银?”

“咦!”施聚瞠目结舌,问道:“提起这个做什么?要问,也是江西布政司的事,不然就是当地都司来管,难道锦衣卫亦要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