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不必参考任何文献
..
她开车来到科学院的会议大厅,在办公室找到了古修,把天启的优盘交给他。
古修是辛允的博导,这种一手信息肯定是要先给他的。
“老师,天启说黑洞无法被直接观测到......”
古修有些疑惑的看着辛允,笑道:“看来这些天你跟着天启,确实是放下了不少东西,从黑洞形成的过程和理论来看,肯定是无法被直接观测到的,这点不需要他的提醒!”
辛允愣了一下,但仔细一想,好像确实是这样的。
古修拿到优盘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插进电脑里打开。
这里边只有一个文档,打开来看,是篇论文。
“广义相对论?天启也写论文了...?”
在查看之前,他先把鼻梁上的眼镜取下来,擦拭干净又戴上,然后才把页面放大,认真地看了起来。
“本论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
古修看到这句写在最开头的话,第一反应就是:“这小子很嚣张啊!”
但是,这些天天启给的惊喜实在太多了,古修在看这篇论文的内容之前,已经做好了心里准备,可越是往下看,他就越发觉得面红耳赤。
论文直接推导出某些大质量恒星会终结为一个黑洞——时空中的某些区域发生极度的扭曲以至于连光都无法逸出;能够形成黑洞的恒星最小质量称为昌德拉塞卡极限。
而对于昌德拉塞卡极限,天启又做了很详细的解释,并列出相应的计算公式。
星体产生的热会令其大气层向外移。当星体的能量用尽,其大气层便会受星体的引力影响而塌回星体表面。
如果星体的质量少于钱德拉塞卡极限,这个塌回便受电子简并压力限制,因而得出一个稳定的白矮星。若它的质量高于钱德拉塞卡极限,它就会收缩,而变成中子星、黑洞或理论上的夸克星。
一个稳定的冷星的最大的可能的质量的临界值,若比这质量更大的恒星,则会坍缩成一个黑洞。
而对于恒星,除了坍缩成为黑洞之外,还存在另一可能的终态。其极限质量大约也为太阳质量的一倍或二倍,但是其体积甚至比白矮星还小得多。
这些恒星是由中子和质子之间,而不是电子之间的不相容原理排斥力所支持。所以命名为中子星。
中子星的半径只有16千米左右,密度为每立方米几万亿吨。
在这篇论文的最后,天启还分别给出了探测黑洞和中子星的方法。
古修花了近两个小时,终于逐字逐句的把所有的论文内容看完了。
但论文的扩张解释还有几百页,字数多达几十万,一时半会根本看不完。
其中包含了对黑洞、中子星、射电望远镜的建造和使用原理,还有激光干扰引力波天文台的建造和运行原理......
他终于知道天启为什么会在开头写下那句话了。
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内容,是整个科学界从来的都没有提到过的,其中就包括探测中子星所要使用的射电望远镜和引力波干涉仪。
引力波的理论在科学界早被提出来了,只是一直没有探测手段。
现在,天启给出了这个方法。
这就是一个宇宙知识普及文库,天启已经把里边的所有内容都给命名,并且做出相关的解释。
古修只看了一点,就已经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好不容易回过神来,他才发现自己的手心全是汗,已经粘到鼠标上了。
“天呐,他是怎么做到的?”
如此精确的基础理论和观测方式,涉及的内容之深,巧妙合理得像是在抄标准答案。
可这些答案全世界都没有,他就算是抄来的,又是在哪抄的?
古修不敢想象,一个只有二十四岁,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甚至以前都没有接触过多少天文学的年轻人,是如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