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勘探溶洞
藤条仔细地困了,吊上了那块巨型磁铁矿石的顶部。
这样,大家返回来的时候,就可以运送出去了。
收拾好蛇肉,大家将火堆灭掉,再整理好身上地装备,就开始向着前方的岩石壁走去。
他们这次准备进入岩石壁下的那些溶洞进行探查。
孙小平有一种强烈地感觉,他上次单独进来的时候,听到的尖利长啸声,是那个野人发出来的,而且是那个野人来到这边的地下洞窟中发出来的长啸声。
以白色野人地两米四五的身高和强壮如熊地体格,那个二十米的狭缝式通道他根本就过不来,所以,白色野人不可能是从山谷中国来的。
这就意味,要么野人是从孙小平他们目前还没有发现的通道出来的,要么就是从他们前方的岩石壁下的溶洞中过来的。
这些溶洞不但蛇群能够同构,还足够那个野人通过。
所以,这些溶洞必须要探查清楚。
岩石壁底部的溶洞差不多有二三十个,大大小小都有。
每个溶洞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底部和两边的溶洞壁都很光滑,很显然经常被蛇类爬行摩擦才形成的。
在这些溶洞中,有一个溶洞最大,入口差不多三米高,两米多宽。
孙小平估计,那个白色野人最有可能就是从这个溶洞出来的。
他们这一次的目标也是这一个溶洞。
一行人排着长队,拿着强光手电一次进入到溶洞中。
溶洞的石壁陡直,以一个不大的坡度向着前方延伸。
四周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响动,只有他们走动的沙沙声。
死一样的寂静,仿佛身处一个远古的坟墓中。
大家一边走一边向四周望去,在漆黑的山洞里,有星星点点的绿光。
这些绿光忽隐忽现的出现,就象人们传说中的鬼火一般。那是岩石壁上零星长出的夜光石散发出的光辉。
山洞里石乳,石柱,石笋比比皆是,多以悬垂式,站立式,侧挂式分布。虽然看上去十分多姿多彩,但是却总感觉缺少生气。
这种地下的溶洞,也就是人们所说地“喀斯特”地区。
喀斯特是一个外来语。
在南斯拉夫西北部塞尔文尼亚共和国境内有一个高原叫喀斯特。那里是一片石灰岩裸露地地区。光秃秃地石头呈千奇百怪地形态。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地貌景观。当地学者就把这种地形叫做卡斯特地形。
这个术语起初是在欧洲流传,然后在世界各地都得到承认和广泛使用。
喀斯特地貌所形成地天坑溶洞底下世界。绝非象人们想象地那样冷漠、阴暗。这个地下世界其实是一个动力澎湃、充满活力地地方。在那里密如蛛网地地下暗河四通八达。时而小溪潺潺。时而大河奔流。时而激流险滩。时而水平如镜。无数地天坑溶洞就是在这暗河地作用下形成地。
在国内大西南地区,喀斯特地形很普遍,有许多已经被开发成旅游景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