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宋朝当太子 > 第二百一十五章 朕屠了这狗日的神

第二百一十五章 朕屠了这狗日的神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赵昕虽然对苏八娘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接下来两三个月内,他都没有出宫的机会,因为旱灾来了。

各地旱灾相继爆发,尤以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最为严重,好在朝廷早就提前做好了准备,一车车的粮食早就运到了旱情最为严重的河北两路,所以不曾有流民遍地,饿殍千里的事情发生。

而历朝历代,最下层的老百姓无疑是最淳朴的,只要能填饱肚子,没人会愿意做那掉脑袋的事情。

河北东路转运使李柬之和河北西路转运使贾昌朝分别于两路修建城墙,沟渠等相关设施,以工代赈,不仅给饭吃,而且还有工钱拿,所以即便是旱情最为严重的这两路,也没发生什么易子而食的有违天道之事。

宋仁宗赵祯在位之时,时有旱灾水涝地震等发生,所以宋仁宗也没少从内藏库拨钱,但这笔钱能有四分之一落到百姓手里就不错了,其余的都被层层贪污了。

赵昕虽然养于深宫妇人之手,但并非不知天下民生之艰难,每逢灾祸降临,不乏胆大妄为的官员从中谋取私利,甚至官商勾结,横行枉法,贪污赈灾粮款这件事。

为了预防赈灾粮款被贪污,明面上,监察员出动了一半的监察使前往这两路,暗地里,赵昕又派了锦衣卫和锦绣卫两伙人马。

每当有不法官员将脏手伸向赈灾粮款的时候,最多不过三日,就会被锦衣卫逮捕,而后由监察院负责审核,锦绣卫则是暗中监视,审理的是否公正。

权利滋生野心,不论是锦衣卫还是监察院都是一把双刃剑,必须把握好尺度才行。要不然的话就会向本书的作者一样,开车速度太猛,往往猝不及防,结果就是惨遭阉割。

赵昕这些日子除了忙着处理赈灾之事外,就是和群臣们商量如何预防蝗虫。

旱灾之年,可以说是寸草不生,但有一种东西却与之呈截然相反的姿态,那就是蝗虫。

蝗虫不需要额外补充水分,只要从植物中汲取就可以了,所以,只要还有植被,就算干旱也没什么关系,对其生长不会有什么影响。

而且,干燥的环境下反而更利于蝗虫孵化,觅食;湿润、高温的环境,它们容易生病,甚至是死亡,这就像兔子吃多了带露水、带雨水的草料会生病一样。所以,大旱之年对于人类来讲可能不是好事,但蝗虫最喜欢了。

一般来说,干旱的条件,植被的含水量较低,蝗虫吃了同等植物的同时,营养物质摄入量也会增多,使其生长的更快,繁衍的也更多。这时候土壤也更适合蝗虫繁殖,这等同于栖息地扩大了,为蝗虫的生长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而秋季多雨时节,河湖水位上涨,蝗虫产下的卵会被淹死,同时,温度较低会使虫卵的生存率降低,成虫也容易生病,这样一来,蝗虫数量肯定不会很多;再加上,在这个时候蝗虫的天敌,青蛙也会增多,必然影响其生长。

我国历史上迭起蝗灾,受灾区多集中于河北、河南、山东三省,严重时可能遍及整个黄土高原,据《中国救荒史》统计,秦汉时期平均8.8年一次,两宋为3.5年,元代为1.6年,明、清两代均为2.8年,密集的蝗虫过后,寸草不生,接踵而至的是大量的饿殍遍野,惨不忍睹。

......

宣武二年,五月一日,宣政殿朝会。

宣政殿内,赵昕的脸色很是不好,因为近些日子来,他光忙着处理赈灾之事,但却忘记了大旱之年必有蝗灾。

“众卿,常言道:久旱必逢蝗,从今岁一月到五月,河北两路一场雨都没有下,所以朕料想今年的蝗灾定然是无法避免了,这也是朕的错,朕先前忙于筹集赈灾钱粮,疏忽了此事。”

赵昕满是自责的说道。

“官家!臣身为工部尚书,竟然也未察觉此事,是臣失职,同官家无关,请官家降罪与臣!”

曾公亮心下一惊,赶忙跪下说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