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吕凤翥——北大教授中的集邮家
第52章吕凤翥——北大教授中的集邮家
【集邮传记文学】
难忘集邮风云人物(52)
《52、吕凤翥——北大教授中的集邮家》
顾雪林
近日,我在翻看资料时,发现在中国集邮未来学研究会历次研讨会上,做过长篇集邮研究发言的人,只有北京大学计算机中心教授、北京大学集邮协会会长、集邮家吕凤翥。由此看来,吕凤翥教授真是当今一位笔耕不辍的、勤奋钻研的集邮理论家。
我知道吕凤翥的名字很早,也在很多集邮活动中和他见过面,但都是匆匆一面,相互交往并不深。
2010年之后,中国集邮未来学研究会成立后,我开始和吕凤翥教授有比较深的交往。他参加了中国集邮未来学研究会的历次研讨会,发言积极,集邮研究的论文水平很高,我很喜欢听他的发言,让我逐渐对他有所了解。听吕凤翥的发言,很容易被感染,他发言时的娓娓道来,论断精彩,常让听者如醉如痴。
吕凤翥年龄应当比我大一些,他中等个,头发灰白,戴一副白边眼镜,面带微笑,风度儒雅;和人们讨论问题,不急不躁,也常常据理力争,是个很有个性的学者。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认真读了吕凤翥在中国集邮未来学研究会历次研讨会上的发言,感觉都很精彩。
在第一次研讨会上,吕凤翥发表《未来集邮和网络集邮》的论文。他认为:研究未来集邮应从研究网络集邮入手,网络集邮出现的新邮品种和带来的新概念,应该算是未来集邮的一部分。他认为,未来集邮的方式,是通过互联网开展日常的集邮活动。这就要求未来集邮人,要能熟练地使用电脑,提高个人的写作水平。他认为,可以经常举办网络集邮展览,网上集邮展览没有时空限制,可以随时观看、欣赏和点评。
在第二次研讨会上,吕凤翥发表《邮票的现状与未来》的论文。他注意到:在当前邮票使用越来越少的情况下,邮票的属性和功能在发生着转换。近些年,一些国家发行了不适合用作邮资凭证的邮票,如,贝壳邮票、木质邮票、巧克力邮票、编织邮票、绢帛邮票、镶宝石邮票、光栅邮票等,且大部分邮票已经实际上成为商品和收藏品。美国这几年推出了“永远邮票”和“预售邮票”,是邮票方便为群众服务的新举措。另外,个性化邮票和网络邮票的出现,都说明高科技网络化对邮票发展的影响,邮票的发行是有前景的。
在第三次研讨会上,吕凤翥发表《网络集邮》的论文。他认为,网络集邮就是借助于计算机的网络平台开展的集邮活动。一个是网络平台,一个是集邮活动,对很多集邮者来说,前一个概念是陌生的,后一个概念是熟悉的。事实说明,所有的集邮活动,都可以使用网络这个平台来进行。
在第四次研讨会上,吕凤翥发表《对我国邮票发行题材的三点建议》的论文。他建议发行环境保护系列邮票;发行道德系列邮票;发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邮票,他拉出的名单有:吴文俊、袁隆平、黄昆、王选、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叶笃正、吴孟超、李振声、闵恩泽、吴征镒、王忠诚、徐光宪、谷超豪、孙家栋、师昌绪、王振义、谢家麟、吴良镛、郑哲敏、王小谟、张存浩、程开甲、于敏等。
在第五次研讨会上,吕凤翥发表《我还是喜欢信销票》的论文。他特别谈到:通过辛辛苦苦收集信销票的过程,锻炼人们的耐性和韧性,学会逐渐积累的收藏过程,可以增长知识、结交朋友、培养兴趣、陶冶情操。
在中国集邮未来学研究会、四方集邮联谊会和《集邮》杂志编辑部联合举办的“黄里先生追思会”上,吕凤翥发表了《黄里先生永远是北大师生的好朋友》的追忆文章,满怀深情地回忆起和黄里一起设计北京大学集邮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