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山河表里潼关路
潼关,南靠崤山,北临大河,距离长安三百三十三里,是皇朝都城最后的门户。
范阳兵变之后,原本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的潼关,成了最重要的枢纽。
每天,难以计数的士兵百姓、辎重粮草经过这个地方,在潼关内外狭长的道路上延绵不断。
道路狭窄而繁忙,运送军粮军械的士兵用动马鞭和刀枪驱赶,逃亡的百姓恐惧的离开道路,在山野之间艰难跋涉。
在逃难的人群中,明岳带着洛雪和婉儿逆流而上。
人群熙熙攘攘,官兵大声呵斥着路上的难民,但是看着明岳身边的东宫侍卫,这些官兵还是非常识趣,没敢过来打扰明岳等人。
重临潼关,明岳不禁想起千年万年之前的诗句:“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长安?”
婉儿看着狭窄的道路,她撇撇嘴嘀咕道:“你这家伙倒做得好诗,还真是只能过一辆单车……”
潼关外的道路,只能容纳一辆大车通过,地势之险,天下雄关无出其右。
道路两边那延绵不绝的难民与溃兵,让明岳庆幸自己及时来到了潼关。
——自从李扩发出了关于突围的亲笔信之后,明岳对战局依然还是不放心,所以带着东宫的金质令牌,来到潼关巡视军情。
眼下的一切,还是能够让明岳放心的。
在潼关的关城附近,皇朝士兵仔细检查着进出的人,以防叛军细作混入城中。
潼关的关城不大,不但无法容纳太多平民,甚至连士兵也只能容纳三千人而已。
所以跟随封德弼、高玄智退下来的两万多士兵,在潼关后方的官道边、山谷中草草扎营休息。
明岳一路走来,关城内外到处是神情惶恐的士兵。
那些逃难的百姓更是宛如行尸走肉一般,茫然朝着长安城的方向撤离。
明岳没有惊动两位老将,而是找了个领军的都尉,向他询问战况。
看着明岳手上代表皇家权力的金牌,那名校尉连忙如实相告。
官兵在战场上一败涂地,洛城、弘农、济州、濮阳、陈留等大城坚城悉数沦陷,大江以北已经完全落入敌手!
放弃洛城退守到潼关的两位老将军,现在缺军粮、缺马匹、缺弓箭弩炮、缺帐篷和车辆……
总之,没有不缺的。
明岳神情黯然中带着几分感慨。
想不到官兵居然就这样败了!
大江以北数十座坚城,各地二十万以上的驻军,竟然连三个月都没坚持,就全部沦陷。
事实上,如果不是杜牧之在冀州拖了叛军一个多月,沦陷的速度还会更快。
婉儿不屑的说道:“朝廷的这些官老爷不就是这样?平日里吃着丰厚的俸禄,一个个把忠义喊得震天响……结果叛军打过来的时候,一个个全都望风而逃了。”
说着,婉儿更加鄙视的说道:“望风而逃的应该已经算是比较忠义的,还有那些举城投降的家伙,那才真是实实在在的混蛋!”
平时与婉儿很少交谈的洛雪也轻轻点头。
朝廷的文武官员,平时受百姓的磕头礼拜,享受着朝廷发放的高额俸禄,然而当叛军来袭,除了杜牧之这样一个新提拔的寒门书呆子死守冀州,其他人竟纷纷逃走。
更有人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一个个厚颜无耻的投降了叛军,充当安旭山的爪牙!
明岳找了处山坳驻扎休息,跟着他一起过来的十几个东宫侍卫熟练的清理空地、支起帐篷,甚至还布置了折叠小桌、松软靠枕、文房四宝。
这份待遇,比王侯公子也差不了多少了。
明岳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了封信,让侍卫返回长安送信,然后打算去拜访一下两位老将军。
……
第二天,明岳换了身干净的长袍,带着伪装成清秀书童的洛雪,来到潼关,求见封德弼与高玄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