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仓颉造字
诗曰: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仓颉是黄帝手下的一名官员,负责口粮的记录。那时候,还没有文字,记东西全靠脑子,还有伏羲传下来的绳结记事法。仓颉用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食物的不同种类。又用打结的方式记录下数量和一些别的信息。
本来,这套方法是可以记录的。但是,随着食物数量的增长。慢慢地,这样的记录方式已经不够用了。于是,仓颉想了一个新方法。
他在绳子上打了个圆圈,在圆圈里挂上贝壳。食物数量每增加一个,就在对应的绳圈中增加一个贝壳;而食物数量每减少一个,就减少一个贝壳。他用这样的方法,管了几年食物。记录得快速而清晰,没有出过差错。
黄帝看仓颉头脑聪明,又很能干,非常器重他,就将更多的事情交到他的手里。可是,事情一多,原先的贝壳记事法就不够用了。他每天都在思索,如何能将黄帝交代的事情做好,不出纰漏。
这一天,部落举行集体狩猎的活动,汝作为掌管粮食的官员也参加了。仓颉一边漫无目的的四处走动,一边思考如何解决记录的问题。不知不觉,来到一个三岔路口。
路口有三个老人在争吵,声音打断了汝的思考。原来,三个老人组了个狩猎小队。来到三岔路口后,对后面的行进方向,产生了分歧。
一个老人要往东走,原因是他认为东边有羚羊;另一个老人要往北走,他说北边有鹿群;还有一个老人要求往西走,他说西边有两只老虎。三个老人都对自己的判断非常有信心,所以僵持不下。仓颉觉得很奇怪,汝等为何这么肯定对应的方向有汝等认为的猎物呢?三个老人言:地上动物的脚印已经说明了一切。
仓颉突发奇想,既然一种脚印可以代表一种动物。那么,吾也可以创造出不同的符号来代表不同的事物啊。于是,汝立马回家,为自己所管理的东西,都创造对应的符号。如此一来,之前那些繁琐的工作,就容易多了,复杂的问题很快迎刃而解。
黄帝很好奇,问汝有什么技巧将事情办得又快又好。仓颉便将自己创立特殊符号的事情告诉黄帝。黄帝认为,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于是,任命仓颉为造字官,专职造字。等造好后,颁行天下。从此,仓颉造的字便被推广开来,为各个部落所应用。
仓颉的字越造越多,但是存放成了个问题。写在石头上不好拿取,写在木头上容易坏。
有一天,有人捉了个乌龟,前来要仓颉为它造个字。仓颉看乌龟背上有许多的格子,就为它造了个“龟”字。这个龟壳坚硬无比,又携带方便,还不重。所以,仓颉尝试着在龟壳上刻字。还将这些写了字的龟壳,用绳子串起来,拿给黄帝看。黄帝非常满意,当即命人将这些龟甲妥善保存,还给仓颉记了一大功。据说,这些就是最早的象形文字,是甲骨文发端。
仓颉因为被授予这些荣誉,人开始变得自满起来,造字也没有之前用心了。黄帝看到汝妄自尊大、目中无人的样子很是着急,不希望汝的才华被这样浪费。所以,就请族里最睿智的老人来与仓颉谈话。
老人来到仓颉的屋子,看到仓颉站在刻字龟甲前洋洋得意的样子,就走上前说:“吾有个问题,想请教你一下。”仓颉看部落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都来向他请教问题了。非常自得,催促老人快点说。
老人指着那些龟甲说:“你之前造的‘马’、‘驴’、‘骡’之类的字,都有四条腿。但是‘牛’字,却只有个尾巴没有腿,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仓颉当时为牛造字时,本来是想写作“鱼”的,但是一不小心错写成了“牛”。而为鱼造字时,本来想写“牛”,但又错写成了“鱼”。
老人又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