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穆祁麟勇夺状元
朝会早就恢复到褚承泽定下的频率,一切都井然有序。
小朝会以文渊阁为首,大朝会还多了一批春闱脱颖而出的青年才俊,嗷嗷待分配。
罗绍站在顾相身后,只觉得心如刀割。
这些未来的肱股之臣,都是他耗尽心血从春闱中选拔出来的,却又在为太子做嫁衣裳。
正月的时候,文渊阁票拟定下郭祭酒为主考官,洪熙帝妥协之后,特意规定了考题要从时政策论的方向出发。
这是深思熟虑之后的决策。
文渊阁的存在,洪熙帝从一开始的期待,到亲手打压,最后被迫适应。
因为精力不济的缘故,洪熙帝有大把时间去静坐、思考、衡量。
以笔为刀的罗绍和八面玲珑的穆正清,在这场父子拉锯战中,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锦绣文章不如精妙策论,口诛笔伐比不上实业兴邦。
遥想当初,若不是遍寻朝野,无人替代穆正清,洪熙帝根本不会在发生假穆芸行刺太后一案后,只是把他贬为苏州刺史。
按照均田制改革时的计划,洪熙帝就算无法借此将穆氏连根拔起,也会将穆老太爷这一脉,流放出京。
如今要夺回对朝廷的掌控权,洪熙帝确信,他最需要的是能对抗穆氏的务实型人才。
郭祭酒也不含糊,钻研了数十天,走访了数十位从地方升到京城的官员。
最后也不独断专行,而是拟定了五个考题,供洪熙帝挑选。
洪熙帝对此很满意,又拉着罗绍、盛老太傅研究了三天,最后定下了会试的考题。
效果很显著,会试的考卷涌现了大批与以往不同的人才。
更让洪熙帝惊喜的是,还有许多没有世家根基的寒门学子冒头,可以成为对抗世家的新势力。
其中以当初揭发扬州赈灾粮倒卖一案的杨致远,最为惊才绝艳。
那一篇关于均田制改革的策略,被张贴出来后,迅速引发了天下读书人的热议。
京城各大酒楼都为殿试开设了赌局,杨致远的赔率甚至比顾莫卿还要低,足见其呼声之高。
万万没想到,最后夺得状元的,却是穆祁麟。
当着五百七十二名举人,以及满朝文武的面,穆祁麟第一次展露了全部的锋芒。
旁征博引,对答如流,每一个论点都有事实作为支撑。
不管是洪熙帝从什么角度进行策问,穆祁麟都能对答如流,堪称字字珠玑,也将其他人衬得黯然失色。
问到后面,罗绍不得不站出来打断。
再考下去,穆祁麟就不只是状元之才,而是文曲星再世了。
殿试的考题是洪熙帝亲自琢磨的,谁都没告诉,不存在穆祁麟提前知道试题的可能性。
真正造就穆祁麟一战成名的,正是因为考题的范围。
时政策论,本就是穆氏的看家本领。
洪熙帝想挖掘人才取代穆正清,与穆首辅打擂台。
然而连罗绍都忽视了一个问题,在同一个战场上,穆氏已经积累了数百年的经验。
尤其是在过去的一年里,穆祁麟被穆老太爷、穆正清以及穆歆祖孙三人轮番使唤,着实增加了许多寻常学子无法接触到的学识。
不过考虑到洪熙帝的秉性,穆祁麟在会试时只发挥了一半的实力,走扮猪吃老虎的路线。
实力隐藏得很成功,罗绍甚至借此机会,嘲讽了穆老太爷几句。
其他御史也借题发挥,话里话外映射穆氏也不过是花架子,嘴上说得好听,实业都是使唤别人在做。
穆老太爷虽然知道穆祁麟的打算,还是回去削了穆祁麟一顿。
远在苏州的穆正清面朝黄土背朝天,人都黑成乡野老农了,更是气得不行。连发三封家书,警告穆祁麟拿不回状元,就去最贫瘠的下县好好历练。
穆祁麟委屈,化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