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还不肯说吗?
第四百四十三章还不肯说吗?
长孙无忌张嘴就说出二十万甲胄器械,一百万石粮草绝非信口开河,莫说这些东西,再多一倍,两倍,唐公李渊府里也拿得出来。//.??//请使用本站的拼音域名访问我们.按理说李渊为人谨慎小心,虽然家境殷厚,但这些年他为官总是受杨广猜忌,为人行事小心翼翼到了极致,不敢贪占朝廷一点东西,唯恐被宇文述等人抓到把柄告到杨广那里。
在第三次征伐辽东之前,李渊的仕途极不如意。从最初的正三品朝廷大员,被杨广一降再降,以国公之显爵只领着一个五品护粮都尉的小官。幸好他在辽西怀远镇的时候表现的足够谨慎,足够尽忠尽职,所以杨广对他的猜忌之心渐去,再加上朝廷老臣也越来也少,所以杨广重新信任了这个表亲,委任其为河西道宣抚大使,后来又封为太原留守,李渊这才缓过一口气来。
可即便如此,李渊到了太原之后依然不敢太过放肆,就算他放肆,他又如何能在短短一二年内积累如此多的财富?
原因无他,因为在太原他有一个支持者。
裴寂。
李渊是太原留守,手里的权利不小但绝对没有能力聚集这么多财富。但裴寂可以,裴寂是杨广最信任的臣子之一,所以杨广让其坐镇晋阳宫。晋阳宫中的物资多到足够装备五十万大军,也就是说,李渊的富有还要感谢杨广。
裴寂一再劝李渊起兵,他愿意将杨广囤积在晋阳宫中的物资全都拿出来送给李渊。这也是李渊这么谨慎小心的人最终下决心反隋的缘故之一,有了晋阳宫中的物资,他能顷刻间将几十万民勇武装到牙齿,装备如大隋府兵般精良。
有了这样大的支持,李渊还有什么可怕的?
更何况,北方已经没人能威胁到他。整个大隋北方能和他叫板的不过是罗艺和窦建德两个人而已,可这两个人的兵马根本就威胁不到河西,那连绵不尽的山脉,就是李渊最坚固的一道屏障!
所以李渊出兵,最顾忌的莫过于突厥人罢了。若是他将突厥人摆平的话,太原无忧,他就能放心大胆的率军南下直取长安。
以他如今的实力,以军威震慑突厥人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只能拉拢买好,让突厥人从敌人变成朋友。
李渊确实没给长孙无忌什么权利,只是告诉他务必要与李闲结盟。李渊这样的老狐狸,早就想到李闲决然不肯归附。唐公李渊的名号虽然算得上一块金字招牌,可李闲的实力在那里摆着。光靠李家的名头是诱惑不了李闲的,所以长孙无忌临行前他追加了四个字。
便宜行事。
这四个字其实已经算得上最大的权利了。
长孙无忌听了妹妹长孙无垢的劝说,不再坚持让李闲归附唐公。虽然他想立下这不世功业,可事实上却是此门不通。
索性,按照长孙无垢的说法,李闲要什么他都答应。只要能为唐公拉来如此强援,再说还有隐秘的那一层关系在,唐公李渊是断然不会责怪他的。长孙无忌其实心知肚明,只要李闲能站到唐公府这边来,唐公绝不会吝啬于什么粮草辎重。当然,前提是长孙无忌允诺的东西不是多到让李渊承受不起。
“送来再说”
李闲淡然的四个字几乎让长孙无忌疯狂掉。
从太原到东平郡巨野泽,别说遥遥数千里,就说沿途那么多义军,怎么可能将粮食辎重运的过来?
“唐公若能顺利取下长安,所有物资,将军可到长安去取。”
长孙无忌顿住脚步说道。
“我代表唐公而来,唐公素来信义自然不会诓骗将军,只是将军也知道数千里路程而且还要渡过黄河,沿途的义军没有三十支也有二十支,这许多的辎重粮草难道将军都想便宜给那些草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