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坑
就跑,我也连忙跟了上去。
只见他熟练的绕过各种石雕,跑向墓室深处,在最后面的几座石雕旁边地上,赫然有着一个一米多宽的坑洞,一根登山绳正缠在旁边石雕座上,另一头垂在下面,良子指着绳子道:“快走,那玩意是冷血动物,对温度也有感知,信号弹一灭它就过来了。”
看他那个着急样,我也没有多问,顺着绳子爬了下去。完全想不到这座大墓竟然还有下层,这个几乎垂直的坑道两侧都是砖茬,横纵很规律,看手法是一层一层拆上来的,也就是个反打的盗洞,应该就是良子他们干的活。
良子这时也顺着绳子爬了下来,这种10个毫的登山绳承重都在500Kg以上,拉我们两人足够了。向下爬了一断,我脚底才碰到地面,我吃了一惊,好家伙,这层砖顶不浅啊,足足有3米多,就算古时候七横七纵的砖顶,也才2米出个头,这里上下层竟然铺了3米厚的砖,照这样估计,这墓的规模小不了,这在当年要花费多少人力来修建啊。
良子也下来了,他打起手电拉了我一下,转身向外走去,这时我才发现原来我们身处的也是一个墓室,而且其结构与上面的十分相似,唐朝时期的建筑确实都严格遵循对称原则,大都沿一条线坐北朝南的分列,可是这陵寝却直上直下的对齐分布,这就很怪异了。
良子回头朝我呲牙乐了一下,说道:“真没想到上面的是你,说实话我都以为见不到你了,第一次下地,一个人兜了那么大一圈,还安然无恙,够牛逼的。”
我疑惑问道:“那么大一圈?”
良子惊讶的回头,“你不知道?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离我们下水那有三十多公里。”
他看我真不知道,呲牙冲我比了个大拇指,“牛,我真是服了。”
我心中计算,应该是在那段迷宫一样的溶洞里才走这么远的,而且现在我们所在的地宫,很可能已经不在原来那片溶洞群里了,这边的地貌一向是山连山洞连洞,如良子所说,我能活着走到这,确实是个奇迹了。我又问他们怎么到的这,良子叹了口气,说一言难尽,让我跟上他,到了就知道了。
良子在前面掌灯,贴着墙走,他说根据他们的探索,发现这下面的布局结构与上面很像,我惊讶的抚摸着冰冷的墓墙,这竟是一座罕见的“朝仙墓”。“朝仙墓”是北方的叫法,代指这种有着两层相近的地宫墓,在古代大多数王权人物死后都想着成仙作祖,这两层墓就象征着天与地,葬在其中,便是羽化升仙。
这种“朝仙墓”汉代最多,那时大都是竖坑墓,横向面积并不大,故此可以分为上下两层,近代就已经很少了,但是照这个墓的规格来说,两层的话就真是太恐怖了,面积上来说可能都快赶上秦公墓了。不过不对呀,这个墓葬的风格明显有着少数民族的特征,再加上本地传言,这里应该是一座侗族墓啊,甚至可能就是乌蛮王的墓,怎么退回到汉代了。
良子像是知道我的疑惑,神秘道:“你知道吗,这座墓不止两层?”
我“啊”了一声,见他指了指地下,“二爷说,在我们脚下,还有一层,而且与这两层也是十分类似。”
没等我从震惊中缓过来,良子又是语出惊人道,“而且二爷猜测,下面这层可能要出黄肠题凑。”
“题凑”是一种古时候的埋葬的方式,盛行于周初到汉末,汉以后几乎看不到,是一种以条木搭建的椁室,整体结构扎实。而用去皮后的黄心柏木搭建的“题凑”就是“黄肠”,因为黄色是皇权的象征,所以“黄肠题凑”只能够用于帝王。
这种“黄肠题凑”还有一个别称,也叫“七层墓”,五椁二棺天子坟。
这个南蛮子竟然用了帝王的墓葬制度,在当时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啊,我忽然感觉到不对劲的地方,这种“黄肠题凑”汉末以后已经不流行了啊,怎么会出现在一个唐代的边陲藩王墓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