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上)
毕业季最后一场大戏。
学生表演尊师重道,老师表演循循善诱,以论文为重要道具。
快速翻看一摞论文,她开始了怀疑:
学生到底学了什么?
自己到底教了什么?
自己以前做学生的时候是不是其实在修仙,差点儿搞掉半条命?而现在的学生才真的是在当凡间的学生,吃好喝好玩儿好?
自己是不是又不识时务了,对自己指导的学生是不是太严格了,还是自己对自己要求太严格了,太要脸了?论文实在写得不好,还自己上手,一字一句地过?
看看堆在面前的论文,好多本离谱得千姿百态:文科论文终稿,可以基本概念混乱,可以无理推导,可以拼贴组合,甚至可以语句不通,错字和错句满篇。
上课时,自己跟学生聊过天,试图拉进跟学生们的距离。她自认年龄虽大,但思想还是不脱离年轻人的,自己也看网剧、看网络小说。于是信心满满,问学生不上课时干什么?还得意地问学生看剧吗?看小说吗?
结果,学生总报以歉意的浅笑。
她很震惊:“那你们平时怎么娱乐?”
仍无回答,报以歉意的浅笑……
后来,从其他老师那里,她隐约得知,现在的学生刷短视频,玩儿不需要懂太多脑筋的游戏。
哦!明白了!
好多体量大、需要花时间看和思考的东西已经不是学生们喜欢的了,短平快的刺激需求被喂养起来了。
作为老师她挺无奈的,不过也感到无能为力。谁让这是一个算法的世界呢?
人们能接触到的东西,都被纳入了算法。在一个平台上,你打开过什么,停留了多久,有没有看完,都会在瞬间变成数据,进入数据库被储存、分析。下一次,你再进入平台时,算法就会根据你之前的行为,自动为你推送你可能感兴趣的东西。
你还以为算法了解你,为你提供了你想要的。可,世界的真面目是也应该是多元而复杂的呀!被数据用自己喜欢的东西喂养,得到的最终必定是一个一元而偏狭的个体。
因为,人天生不喜欢跟自己思想不一致的东西,而遇到的时候往往会形成冲突,于是人就在这种不断的冲突中让自己得到了训练,让自己变得更加阔大,更加能适应和应对这个纷繁的世界。可接受了算法的喂养以后呢?
而更可怕的是,如此的算法推送,最终会形成庞大的数据乌合之众。勒庞说,乌合之众一旦形成,其整体智商一定和群体内的智商最低者持平。于是聪明人也就变成了傻子,世界的整体智商水平就越变越低了。而这样的乌合之众,因为无脑,又很容易被众人之外的人诱导和扇动,看看那些近乎疯狂的“粉丝”们,再看看那些在留言评论里起哄人们,那么,未来……
那么,她不想再往下想了,痛苦感又陡然升腾了。
站在讲台上结结巴巴,尴尬强笑和坐在后面等候的“未来们”,就是正在被算法喂养着的!
一种无法挽救的滑坡似乎就在眼前!
“唉!”她只能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