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三章 前夕
九月中旬,在放晴后的傍晚,秦亮再次登上了东山山脉北段。
短短半个多月,超过十万人在东山的东侧活动,已然改变了此地的地貌。按理大江流域在秋冬之际,草木也不会完全凋零;但现在放眼看去,已经变成光秃秃的景象,黄的褐的地皮都躶露出来了,只剩下四处可见的营垒帐篷和人影。视线内的东石坂西峰、以及周围村落之间的树林,几乎已经被砍光,树木做成了各种临时器械,灌木也被当柴烧了。
昨天还在下小雨,今天已经晴了一天。这个季节的雨,每下一场、气温就会降低一分,秦亮沐浴在夕阳的阳光里,亦能感觉到凉意。
空气中飘散着些许刺鼻的硝烟味,很独特、有点像后世过年放完鞭炮的气味。今日晋军同样在远距离上,用青铜臼炮轰过对面的阵地,不过现在已经消停。夕阳垂在远处的西陵城城墙上,加上空气中有未散尽的水汽,半轮残阳的颜色饱和度非常高,红得如血;仿若预示着,明日将是残酷的一天!
但征伐从来都是危险而残酷的活动,不仅是其本身、血与火的过程,还有它带来的严重后果。存世数十年的吴国、大江以南的天下半壁,是继续苟且、还是灭亡?就看这一役!
成功与否、亦将作用于刚建立的晋朝形势;且会影响北方诸胡事务,以及迎接小冰河期的提早准备。毕竟要重新组织、这么大规模的伐吴战争,即使对于占据数州之地的晋朝、也绝非易事。其深远的改变,或许此刻的人们并不能充分预料。
秦亮愈发冷静,目光再次环视着两军对垒的战线。
吴军的故市设围,实际可以大致分为三段,北侧是桔山防线、中为较窄的山谷阵地、南为故市防线。桔山防线的大多地方、地形陡峭,比较平缓的山坡又不够开阔;所以秦亮选择的主攻位置,便是此地下方的故市防线。
故市这边的进攻路线,相对比较平坦开阔;敌军阵地前沿、在东山台地的西端制高线,那地方既不高也不陡,只是比台地中间高。这边主要是有吴军的重重设防,两道沟墙工事、一道故市土围墙。但权衡之下,还是从此地进攻比较好。
晋朝伐吴的准备充分,各种兵器战术又经过了改良,秦亮因此保持着战胜的充足信心!不过明天打响之后,他仍要亲眼观察战斗形势,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战术调整。
“嘶……”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秦亮等人回头一看,见是贾充骑着马、径直从山坡上斜冲了上来。
贾充从马背上下来,掏出一个信封,将里面的纸抽出来、双手呈到秦亮面前,弯腰道:“中军刚收到豫州刺史傅嘏的奏报,陛下请过目。”
东方治忙道:“回陛下,上峰嘉奖臣作战勇猛,已请功升为步军部曲督(百人将)。”或是发觉秦亮的目光、从他的随从脸上扫过,他又转头道:“陈三,臣等都唤他阿莠,也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老卒。”
二人再次揖礼告辞,然后回去带着队伍,继续沿着山坡上的路往北走。
至于东线战场,有王飞枭和邓艾主持,他们的任务、也是把吴军东部兵力按在原地,使其不敢轻举妄动,这个目标不难实现。晋军从去年就开始的大略部署,突破口本来就是西陵这边,最精锐的兵马也在此地!
因此故市之战,绝不能搞得太久!以免敌军持续不断地凑出援军,变成纯粹的消耗战,而且久战不定、也会耗尽晋军最精锐兵力的锐气。
就在这时,又有一队人马从东山的西坡过来了。秦亮身边没有旗帜,不过其中的将领好像认出了秦亮,队伍立刻停了下来,那年轻将领带着个随从过来了。
豫州军本来就是袭扰和牵制的作用,这样做倒是可以给荆州吴军、增加额外的压力。不过武昌夏口亦是吴国重镇,晋军想大举渡江攻打,最好还是等到蜀地水军、与汉水水军向夏口会合;先控制大江江面,晋军大股人马才有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