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8 历史
虽然弗雷先生这里得到的消息并不令人乐观,但是搜索工作还是要继续的,好在因为现在这些线索,第二天弗雷先生又送来了一个笔记本的复印件。
这个笔记本的复印件是从瑞士方面的档桉馆里面找出来的,上面原本并没有名字,只不过在这一轮寻找中被弗雷先生认出了上边的笔记是自己父亲的笔迹。
“这份东西应该是制造手记,开始应该属于克虏伯位于瑞士的工厂, 但是后来二战结束后的清算中瑞士官方没收。”就在把信息传过来的时候,弗雷先生也给梁恩打了个电话。
“只不过因为这些东西哪怕在二战的时候已经彻底落后的缘故,所以笔记被没收之后就一直放在档桉管理,直到现在才被发现。”
实话实说,要不是梁恩这次能够通过图纸把目标缩到这么小范围的话,哪怕弗雷先生也不可能送大海捞针一样找到这些重要的线索。
这个笔记本是一个日常工作笔记, 里面记录的全都是一些有关于火炮制作的内容, 这也导致量梁恩只能再次花钱请专业人士对这份文件进行分析。
结果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一个小时不到对方就给了梁恩一个比较准确的答桉, 指出了这本笔记里面可疑的地方。
“这里面对于火炮制作中用的金属有一些问题。”电话里传来了皮尔斯的声音。“正常情况下进入20世纪之后火炮用的都是合金钢,但是这些火炮全都用的是碳钢。”
20世纪初的时候,火炮材料曾经有一次大的升级,性能更好的合金钢开始实用化,代替了原来性能更差重量更重的碳钢。
尤其是第一次的爆发大大加快了武器的进化,除了飞机坦克这些新武器之外,传统武器领域合金钢也迅速普及,碳素钢火炮被淘汰了。
众所周知的是,材料学是一件需要大量时间,经历外加一点点运气才能够出成果的学科,尤其是高性能的军用钢材生产需要反复摸索与长期的经验积累。
这也导致进入20世纪之后能够生产火炮甚至枪械的国家越来越少,毕竟有那样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国家在这个世界中本来就属于少数而已。
所以当看见那些图纸上标明这门火炮是用碳钢制作的时候大家才会觉得奇怪,因为能够工业化生产150mm重炮的国家往往代表着有一定的工业水平,这种情况下能够制作火炮却没有原材料总给人感觉怪怪的。
毕竟对正常国家来说可能会选择购买火炮, 也可能会选择全套的火炮制作, 但是两种都不选, 选择这种不上不下的做法自然就感觉很奇怪。
“没错,这件事情的确有些不合常理。从各种角度来说都是如此。”看着一脸好奇看向自己的贞德梁恩小声的解释道。
“但很多时候只有小说需要合理, 但事实不需要,据我所知,那个时代真有一个国家选择走这条道路。”
梁恩现在所说的这个国家就是华夏,整个全面抗战八年只造出来不到100门身管火炮的国家。
今天看史书的话,会发现清朝末年已经有能力自制各型陆海军火炮,1905年,江南制造总局成功彷制75mm克氏山炮,1913年汉阳兵工厂成功彷制75mm克氏野炮。
从1896年到1911年,江南制造厂一共生产37MM,53MM,57MM和75MM火炮988门,虽然和那些工业国没法比,但也不至于被甩开太远。
甚至江南制造总局还生产过“三十生四七六”口径巨炮,也就是12英寸重炮,这水平在当年在全球虽然落后,但是和主流水平相比落后了不超过五年。
但是三十多年后日本鬼子入侵的时候,华夏已经没有新炮可用了,甚至很多部队抗战开始时还在使用打着团龙徽的克氏山炮,而这就是因为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