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只用死守,报捷京师
较困难的问题。
慢慢解决吧,崇祯还知道轻重。平辽是第一要务,制约东江军则要往后排。总不能继续压制,让建虏猖獗吧?
攘外必须安内,宁与外贼不与家奴,这样的思想,在现在的大明还没有。
何况,辽镇的不堪,被崛起的东江镇取而代之,也使得皇帝和朝廷不得不依靠东江镇完成平辽大业。
毛文龙或许跋扈,但崇祯不相信他敢造反,不相信他敢作乱臣贼子。
或许,这才是崇祯的底线。历史上的明末,军阀已经不可避免,有很多还是崇祯自己造成的。
比如左良玉,比如吴三桂等等。由此可见崇祯的心理,与末世的封建帝王的垂死挣扎都是一个样子,病急乱投医,一切只为眼前。
王承恩连连赞同,恭维着崇祯的高瞻远瞩,知人善任。三朝未解决的辽东之乱,终于要在崇祯手中得以彻底解决。
除了建虏,还有西南的奢安之乱,也正在逐渐扑灭,这又成了崇祯的功绩。
正在此时,有太监急报,辽东八百里军情,由监军太监方正化上奏。
崇祯精神一振,有如打了强心针一般,赶忙让太监把方正化的急奏呈上来。
王承恩看着崇祯的脸色,由急切到晴朗,再到发出畅快的笑声。
“好,很好啊!”崇祯放下奏疏,连声称赞,“郭大靖亲自率军充当先锋,一战光复鞍山堡,正向辽阳挺进。”
王承恩赶忙露出笑脸,说道:“恭贺皇爷。东江军首战告捷,直逼重镇辽阳,平辽指日可待。”
崇祯忍不住又笑了两声,起身在殿内慢慢走着,满身的疲惫似乎烟消云散,边走边缓缓说道:“东江军不负朕望,郭大靖果然是常胜勐将。辽阳虽是坚城,想必也不能挡住他们胜利的脚步。”
王承恩连连点头,附和道:“东江军提前发动,想必是准备充分。从兵力上看,是占据很大优势的。攻打坚城,虽不是他们所长;守城,亦不是建虏所擅长。”
崇祯看了王承恩一眼,笑道:“你未看过方正化的奏疏,怎知攻坚非东江军所长?鞍山堡作为辽阳门户,防御也很坚固,却被坑道爆破轰塌了城墙。”
王承恩确实不知道鞍山堡战斗的具体经过,可又不能去拿奏疏细看,只好陪着笑脸,说道:“奴婢失言,委实是不通军务。不晓得这个什么,坑道……”
“坑道爆破。”崇祯兴致盎然地纠正道:“挖掘地洞至城墙下,用火药轰开城池。多坚固的城墙,也如掀片纸。”
“厉害,真厉害。”王承恩还是不太明白,可却连连咂舌,发出惊叹之声,“鞍山堡如此,辽阳、沉阳应该也不在话下。”
崇祯轻轻摇头,显示着自己的见识,“哪里有那么简单容易。建虏也是有准备的,在城外挖掘绵延数里的壕沟。东江军浴血奋战,才得以接近城墙的。”
王承恩露出感慨之色,说道:“将士们感念皇恩,才会如此英勇。”
崇祯对这个马屁比较满意,说道:“朕要传旨嘉奖。让东江军再接再厉,完成平辽大业。”
光传旨,没有点实际的?王承恩嘴上再次恭维,却有些腹诽。
皇爷别的都好,就是有些抠搜。这也怪不得皇爷,谁让朝廷财政窘迫,让皇爷显得小气呢!
崇祯坐回御椅,微仰着脸,陷入了乐观的思索。
如果今年能够成功平辽,那明年的辽饷就能省下来了。至少,用不着那么多了。
朕是明君,已经给了东江镇很多的优惠政策,想必他们也不会老是向朝廷伸手要钱要粮,要马要牛了。
其实,在明朝的时候,辽东一直是需要从内地运粮输饷的。
毛文龙已经作出承诺,平辽之后,只要朝廷继续保持东江镇目前的政策,粮食却是不需要再由朝廷调拔供给。
只这一项,朝廷便能节省大量的物资和钱财。要知道,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