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逆天换明 > 第五百一十八章 朝鲜军队的酬功

第五百一十八章 朝鲜军队的酬功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其实,退到北方苦寒之地的建虏想东山再起,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东江军迅速衰败,或者是分崩离析,建虏才会有那么一点点的机会。

至于发展壮大,建虏就更不能有此侥幸和幻想了。当然,他们或许还没意识到战败就是穷途末路。

从历史上看,建虏在天启七年至崇祯二年,是最困难、最危险的时期。大饥荒,人口流散,使后金处于崩溃的边缘。

己己之变则是转折点,建虏通过劫掠,得到丰厚的钱财物资,还掠到了大量的人口,从而渡过了危机。

随后,建虏每隔数年便要入关抢掠一番,不断充实着物资和人力基础,并使明国的农民起义军死灰复燃,得到喘息之机。

也就是说,建虏如果不靠抢掠,根本就不具备与明国长期对峙的资本,甚至会面临财政崩溃的险境。

这就是现在还盘踞辽沉的建虏的真实情况,被东江军压得死死的,哪里还有去抢掠的实力和机会?

退到更北的地方,建虏的处境就更加恶劣,苦寒荒芜之地要开垦耕种,物资也是采买无门。用不上几年,不退化到草裙兽皮遮身,就算他们有本事。

当然,他们还能寄希望于东江军“亡也忽焉”。恐怕,这也是多尔衮率部败逃时,唯一还能存在的侥幸心理了。

而在辽沉地区歼灭的建虏越多,将来的辽东地区就越是安全,要投入对建虏赶尽杀绝的军队就会越少,耗费越小。

同样,东江镇还要不断地向北拓展,与建虏的冲突难以避免。能在辽沉尽量地杀伤其有生力量,将来的阻力则会更小。

“相信诸位将领都已经清楚平辽的标准和宗旨所在。”郭大靖环视着众将,沉声说道:“尽量多地歼灭其有生力量,使建虏不复为患,攻城拔寨倒要放在第二位。”

孔有德率先拱手表示道:“郭帅已经再三重申强调,末将已经牢记于心,不敢或忘。”

冯西建也作出保证,说道:“末将省得。只有重创或歼灭性的打击,才能使建虏一败涂地,再无兴起之机。”

郭大靖微笑颌首,说道:“我东江镇要继续发展壮大,就不能只局限于辽东。陆地上向北拓展,已经成为唯一的选择。现在多消灭一个建虏,将来也就少一个敌人。”

“平辽之后要重建恢复,也需要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只有大幅地削弱建虏,日后才不用投入太大的精力。”

郭大靖说到这里,脸上露出了狡黠的冷笑,说道:“建虏的实力损失越惨重,在败逃时遭到反叛袭击的可能性越大。不仅是那些依附的蒙古诸部,还有女真各部。”

树倒猢狲散,大难临头各自飞。这是人性的丑陋,却也是层出不穷的历史现象。

败逃的建虏越是狼狈,越是损兵折将,就越能激起内部的反叛。

要知道,郭大靖代表东江军已经给出了宽恕的条件。那些要自谋生路,不想和建虏一起灭亡的蒙古诸部和女真各部,就肯定要抓住这难得的机会。

平常畏惧建虏,但建虏已成落水狗,再不豁出命去打几棍,就只能和建虏跑到北方苦寒之地遭罪去了。

而最可能反戈一击的,应该是蒙古诸部,毕竟是松散的联盟,没有民族上的认同和血缘。

最出人意料的反叛,则是女真各部。也正因为难以预料,给建虏造成的伤害,却很可能是巨大的,具有轰动效应的。

如果能把多尔衮生擒,或是献上首级,那应该是最完美的了。不知道是哪个幸运的家伙,能够立此大功?

郭大靖并不是羡慕,只是一种胜利者面对失败者众叛亲离的畅快感。

诸将对于郭大靖的判断也是心知肚明,纷纷露出会心,或者充满对建虏恶意揣测的坏笑。

“之所以要确定什么反正、起义的不同,就是引诱敌人作出反戈一击的选择。毕竟,那样得到的好处才更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