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发动的准备
不想为辽镇开脱或遮掩。本来就是这么回事,心怯畏敌还只是一方面,想保存实力的军阀思想才是最根本的祸因。
“观摩学习只是一方面,实战才是增加经验的唯一途径。”郭大靖转而岔开了话题,说道:“在辽东和辽南,我军都将展开攻势,对于原辽镇的将领,可谓是难得的机会。”
“郭帅想得周到。”祖大寿说道:“是否得用,就看他们自己的表现。不争气的话,在下嫌弃厌恶,郭帅自也不必客气。”
当然不会客气,东江军可不养废物。
郭大靖微笑点头,说道:“在东江镇的地盘上,只要不懒,还饿不死。若是真厌倦了军旅生涯,与家人团聚耕种,平平安安的也不错嘛!”
祖大寿笑着点头,说道:“待平辽之后,大家都能安享太平,那岂不是更好?”
郭大靖呵呵一笑,说道:“祖帅说得极是,灭了建虏,虎墩兔不足为惧,辽东军民应该能有几十年的太平日子。”
说着,他拿过几本资料递给祖大寿,介绍道:“这是东江军历次作战的经过,以及战后总结,请祖帅阅看指点。”
祖大寿赶忙接过来,谦逊道:“哪里敢说指点,学习,祖某定要好好学习才是。”
战后总结已经是东江军的传统,虽然这几年屡战屡胜,可即便是胜利,也并不是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而这些资料,也是军官们学习长进的教材。不仅仅是对辽镇归并的军官,东江军的也是一样。
“数年前的作战,与近一两年的又有不同。”郭大靖简单地解说道:“主要是武器装备的提升,使我军的打法,更加凶悍,将士们的信心也更足。”
祖大寿深以为然,说道:“数年前还未闻东江军有众多的犀利火器,还以为宁远城上的红夷大炮已是最厉害。现在只是略略一看,光火炮就动不动上百门,令人震撼不已。”
“红夷大炮嘛,我军倒是有不少,但最近一两年却是很少使用了。”郭大靖轻轻摇了摇头,说道:“主要是太过笨重,随步兵作战十分不便。”
“守城还是不错的。”祖大寿说道:“特别是对建虏,颇有震慑作用。”
郭大靖对此倒是承认,说道:“等到辽沉决战时,红夷大炮也会派上用场,用来摧毁城墙,几十门轮番轰击,场面应该还是很壮观的。”
祖大寿笑得畅快,心中却不得不感叹:几十门红夷大炮,还不是全部,东江军的实力是知道得越多,越震惊。
郭大靖与祖大寿又闲聊了片刻,便各自离去,忙活个人的事情。
辽南兵团先行发动,依仗着雄厚实力,进占海州,并伺机向鞍山驿推进,能够牵制住大部分的建虏。
春耕之后,辽东的部队也要展开进攻,蚕食建虏的前哨阵地,逼近其防御要点,主要是连山关和孤山六堡。
连山关作为辽阳的东面屏障,是建虏必须要守住的。与鞍山驿的作用一样,能够使辽阳不会直接遭到进攻。
孤山六堡则是本溪和鸦鹘关的前哨阵地,维持着辽沉在南面的整体防线,作用也极重要。
这样算下来,建虏的兵力已经不敷使用。只有进行动员,征召少年兵、胡子兵;再就是召蒙古诸部出兵,扩充汉军。
即便如此,在总兵力上,东江军依然处于优势。建虏各种招术用尽,在兵力上缩小差距,可东拼西凑的人马在战力上,却难以弥补劣势。
现在,不需要什么谋略计策,就是凭实力稳扎稳打。拼兵力,拼火力,拼后勤,耗尽建虏东山再起的资本。
等到建虏向北方败亡时,墙倒众人推的局面是可以预见的。那些原本投靠建虏的蒙古诸部,也会露出爪牙,为了将来而狠狠地反咬上一口。
祖大寿走后,郭大靖才拿出书信,满脸温和地展开阅看。
家书抵万金,虽然有些夸张,但对于郭大靖来说,却是难得的心灵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