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建虏衰败成定局
曹化淳等人觉得难以置信,郭大靖起初也是如此。可转念一想,皇太极又有什么特殊,在入关的建虏中,不过是多些人保护而已。
千箭齐轰时,没把皇太极炸死,已经比较幸运了。最后难逃生天,也不算意外。
试想,连掀翻大明的李自成,据说最后是在九宫山被几个农民给打死。大人物这种死法,你说算不算意外?
骑马摔死,吃饭撑死,喝酒醉死……很多大人物都死得很平常,或者说是难以置信。
那皇太极被活擒,又算得了什么呢?有郭大靖在,凡事都有可能。
与郭大靖闲聊了几句,曹化淳已经是急不可待,开口说道:“郭将军,想必你也清楚,这活的奴酋和死的,有如天差地别。”
郭大靖看出曹化淳的急切,沉吟了一下,说道:“曹公公若不嫌奔波疲累,郭某派骑兵护送,您尽快赶到迁安如何?”
曹化淳用力点头,笑道:“杂家所带的锦衣卫,应是擅长此事,定能把皇太极活着押到京师。”
郭大靖轻轻颌首,也想把皇太极尽快交到曹化淳手中。这样就甩脱了麻烦,是死是活,不关自己的事情了。
当然,活的是盖世奇功,死了也是巨大战功。
可以说,一个皇太极,就顶斩获上万首级。只是,崇祯是美了,可凭他的吝啬劲儿,却未必会给多少的赏功银。
毛帅要晋爵封侯,不知此番可否能圆其心愿?
郭大靖望着曹化淳一行人匆匆离去的背影,思绪也飘飞而起。
皇太极被活捉,不出意外的话,会在京城被千刀万剐。这样的震慑,已经超出了他的预计。
建虏损失如此之大,还有大灾荒的削弱,在辽东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
尽管东江军的实力还没有达到全面反攻的标准,但在战略上的主动,却是肯定的。
从外部形势上,建虏也将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
朝鲜会切断本就变得薄弱的商贸往来,沈器远等亲明派将声势大张,朝鲜国王也将改变态度。
铁心追随建虏,并助其作战的蒙古诸部,将大大减少。翻脸是不太敢,但首鼠两端、敷衍行事的却会增加。
那位蒙古的共主林丹汗,估计也会做出反应。很可能会东返,重回察哈尔部故地,或是攻击哈喇沁等归附建虏的蒙古叛徒。
自老奴死后,皇太极殚精竭虑,突破了三方封锁的困局。经此一战,差不多要全部报废了。
建虏亡无日矣!
郭大靖眯了下眼睛,闪过一丝精芒。
这正是他率军跨海远袭所要达到的目的,而现在,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郭大靖并没有产生大意轻敌的心理,知道要平辽灭虏,依然不是一两年能够完成的任务。
这也是他谨慎的性格使然,一方面是东江军的兵力还嫌不足,特别是骑兵,至少要有两三万,才能有更大的胜算。
另一方面,郭大靖希望建虏再衰弱一些。此消彼涨,灭虏会更容易。
军兴以来,死的人太多了,东江镇更是多有家破人亡者。郭大靖既要灭虏,还希望能少死些人。
可即便有这样的考虑,对建虏持续性的作战也不会停止。按照后世的军事术语,可以称之为零敲牛皮糖战术。
不断地削弱敌人;以战代练,训练出更多的精兵;收复更多的土地,吸收更多的移民,提供更多的资源。如此一举三得,岂不美哉?
对于崇祯的支持,郭大靖并不看好,也不是太过期盼。
他一直就坚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现在基本上已经达到目的,只是需要朝廷提供一些便利即可。
没错,就是战马,这是最主要的。宣大、蓟镇的边墙之外,便是蒙古诸部,交易战马,十分方便。
甚至于,郭大靖都打算由东江镇出资购买,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