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大明次子 > 第四百八二章 救灾

第四百八二章 救灾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咦...这是什么情况?”

这里的位置是登州的港东村...大概离登州城八十里左右,这个村子是五年前迁过来的,洪武年间的迁徙是很正常的,有人说是朱元章强制的,其实也不算。

更多的百姓其实是愿意自己迁徙的,因为没有办法,元朝末年的时候,无情的天灾犹如狂风卷落叶一般,在中原大地上任意肆虐横行,水灾、旱灾、蝗灾、瘟疫轮番而来,无情地摧残折磨着可怜而又无辜的平民百姓,粮食欠收、家园被毁,百姓流离失所,死的死、伤的伤,不死不伤的,为了生存,也都到处逃荒避难去了,最终导致了河南、河北、山东、两淮等中原腹地人口锐减、田地荒芜,出现了“村庄城邑多成荒墟”的景象。

跟着是***,元朝末年,元朝政府腐败到了极致,***之风大行其道,各级贪官污吏层出不穷,蒙古贵族和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压迫日益加重,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彻底被激化,再加上上面所说的天灾不断,致使原本就水深火热的穷苦百姓更加雪上加霜。

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濒临生死存亡之际的劳苦大众为了生存,纷纷揭竿而起,一时之间,天下英豪辈出,都在为推翻暴元统治,重新构筑新的社会秩序而拼死奋战。ωωw.cascoo.net

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元朝的统治者,自然不甘坐以待毙,为了保护既得利益,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自然就举全国之力,派出精锐大军,到处征讨镇压农民起义军,一场昏天黑地的大战在中原大地上四处展开。

而我们都知道,打仗是要受伤死人的,更何况是在短兵相接的古代,战场救护医学水平又低,双方致死率就更高了,更为严重的是,作为元朝统治阶层的蒙古贵族,历来都有屠城的“光荣传统”,而根据《元史.顺帝本纪》记载,元朝政府在镇压农民起义军时,采取的就是“拔其地、屠其城“的政策,因此,在战乱中失去的人口就更多了。

正是基于以上两方面的主要原因,当时中原大地人口减少程度可想而知!朱元章于(1368年)建立大明王朝之后,接手的就是这么一个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的天下。

我们都知道,我国历来是农耕文明古国,农业是国家的根本,要发展农业,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足够土地和劳动力。可不巧的是,20多年来的兵荒马乱和天灾连连,受灾最大的正是作为农业发展的核心区域、粮食主产区的河南、河北、山东、两淮等中原腹地,当时,这些地方土地倒是很充足,但由于人口急剧减少,劳动力就成了当时制约农业快速发展复苏的致命因素。

因此,为了尽快恢复农业生产,补充劳动力就成为了关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明太祖朱元章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将劳动力补充来源锁定在了山西。

当元朝末年中原地区兵荒马乱天灾不断之时,山西却又是另外一番光景,那些年,以上这些灾难都很少波及到山西,可以说是风调雨顺丰收连连,经济相对繁荣,人口不减反增,再加上中原地区逃难的人很大一部分都来到了这里,因此,这里的人口增长速度就更快。

这里人口一增长,但是土地没有变多,这样的话,江西的百姓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朱元章要求移民,其中很多的江西老表也想出去闯上一闯,毕竟树挪死,但是人挪活。

这个港东村,就是主动迁徙到登州的一伙百姓。

“村老...村老...你快来看看呀,这井里怎么总是往外面冒水呀?”

大约是傍晚的时候,港东村的水井之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井水不断的喷涌而出,大家都有些不知所措,所以港东村的村民立即将自己村子中的村老给喊了过来。

村老基本上是村子中最德高望重的人,他们的年龄都很大,也基本是见多识广的那种人,可是今天港东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