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三章 先礼后兵
马皇后第一次开口,想要让朱朗给自己弄一些秋心湖小镇房子的名额,自己娘亲第一次求自己,你让朱朗如何拒绝,只能答应了下来。
马皇后答应了,朱元璋也一定要答应,就这样四十套房子就已经没有了。
谁知道,得到了消息的朱标也是第一时间找了过来,你应该知道朱标有很多的老师,徐达,李善长,宋濂...都是他的老师,这些人也都有亲戚,也都想来一套秋心湖小镇上的房子,朱标现在的事情,除了朝廷上的政务,后面就是这个事情。
“二十套,我可以明天就将银子给你送过来,你不吃亏的!”朱标看着朱朗有些讨好的道。
朱朗是真的无语了,他看着朱标道:“你以为只有你给银子呀,其他的人也都是先给银子的,你给银子是真的没有什么用,不过,我也确实给你一些名额,不过,只有八个...!”
“八个...?”朱标立即不甘心的道:“父皇和母后都是二十个,我就只有八个?”
“怎么...你不想要?”朱朗嘿嘿一笑:“可以呀...不要的话,我就收回了,你一个都没有。”
“别...别...千万别...我的好弟弟,我算是怕了你了,十五...这可是真的不能再少了,你也知道,找我的人太多了,那些人,都算是我的老师,你让我怎么去拒绝。
就说宋濂老师吧...孙子要成婚了...对方提出的条件就是要一套秋心湖小镇的房子,你也知道宋濂老师家中无钱,为人也对钱财不太在意。
现在孙子成婚都有了问题,我这位做弟子的也总是要帮一帮的吧。”
这位宋濂是大明明初时候的一代大儒,宋濂六岁能诵读古书,九岁能作诗,过目不忘,被称为“神童”,绝对是“别人家的孩子”。
因为家境贫寒,买不起书,宋濂只好找有藏书的人家借来看,为了便于日后细细琢磨,他便一字一句地抄录。
江南的冬日寒气逼人,砚台结冰,手指也冻僵了,他却从不懈怠。抄完书后,他马上跑着去还书,从不耽误期限。因为宋濂的好学和守信,人们都愿意把书借给他。
等稍大一些,宋濂背着行李,跋山涉水,跑到百里之外去请教德高望重的大学问家。元末儒学名家吴莱、柳贯等人都是他的老师。
尤其是深冬时节,北风凛冽,宋濂穿着旧棉衣、旧鞋子踩着几尺深的积雪去求学,脚上的皮肤开裂了也浑然不知。等跋涉至旅店,他已经冻到四肢僵硬,服务员拿来热水、厚棉被,许久后,他冻僵的身子才慢慢暖和回来。
明朝俸禄不多,宋濂的全部俸禄都用在了藏书上,这个家伙藏书8万余卷,多善本、孤本。
郑义门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看过《咱们穿越吧》,应该会知道这里,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位于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
郑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340余年,以孝义治家闻名于世。168条的传世家训《郑氏规范》,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
现在,在郑义门“江南第一家”的天井内,仍有古柏郁郁葱葱,这些古柏,是当年宋濂在此教书时亲手栽种的。他希望郑氏族人像这些柏树一样万古长青,捍卫正义,精忠报国。
郑义门,是宋濂最牵挂的地方,在这里当老师,也是他一生中最旷达惬意的时期。他与郑义门彼此成就,相得益彰。
当时,刚二十出头的宋濂来到浦江,拜吴莱为师,后来,又接替吴莱执教浦江郑义门东明精舍。
郑义门藏书万卷,而宋濂嗜书如命,他在东明精舍执教20多年间,日夜苦读,遍览群书,再加上过目不忘的记忆力,短短几年时间,就成长为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
他边读书边教学,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与郑氏族人诗词唱和、辞章往来,留下了研究郑氏家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