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朕为天子,岂可抛弃子民而逃?
不进去,何况还有白蔹时时跟在楚渊身边。
所以摆在赵哲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攻破潼关,拿下长安;要么撤退,与北凉议和。
但是很显然,攻破潼关并不现实,他此次亲征真正目的也不是为了打下北凉。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赵哲决定撤退,与北凉议和。
远在洛阳的众臣认为昭宁帝一定不会答应议和,毕竟东陵想打就打,想议和就议和?哪有这么好的事情?他们北凉又不是打不过!
结果没想到,他们的皇帝陛下居然答应了!
众臣瞬间炸毛,纷纷上奏恳请昭宁帝三思,任由东陵说打就打,说和就和,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一些皇族宗亲差点在奏疏里指着昭宁帝的鼻子骂,但昭宁帝不为所动,命人把江南道节度使的一封奏疏送去洛阳:嘉耀十三年夏,七月,江南道暴雨二十余日,引发山洪,辖下九郡皆有不同程度受灾。
东陵出现粮草危机,北凉这边状况其实也不好。
一场干旱,让号称鱼米之乡的富庶江南粮食收成也受到影响,那些干旱严重的州郡就更不用说。
江南道刚刚开始下雨时,百姓们还很高兴,认为雨水丰沛,可以抢种一波秋稻,可是谁能想到,竟然连下了二十多天的暴雨?
赈灾需要钱粮,安置灾民需要钱粮,但是潼关正在打仗,粮仓里储备的粮食必须要优先供应潼关,有些受灾的州郡可能暂时就顾不上,而国库既要赈灾,又要拨发军饷,还要留出明年的预算,不由得有些捉襟见肘。
事实上,和东陵这场仗打到现在,将士们的死伤先不论,最苦的是百姓,受灾的州郡甚至都开始出现易子而食的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