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五章天上掉馅饼
但没想到,这一次赵子龙也跳楼自杀。
“老爷!公子实在是为了学院操碎了心。你出点儿什么事~!”
“行啦!不说啦!你俩马上就帮我滚吧!罚你帮我到学院这边扫路~!”
曹孟德大怒。
许昌的荒郊野外和学院的建造处都有两名少年正拿着扫帚在清扫道路。
赵云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一时意气用事真的成了扫街环卫工人。
只是他们目前扫走的是许昌市郊最大的公路,李牧寒估计今后肯定会在此铺设水泥路。
除派遣工人开垦土地之外,他还在此初步完成学院框架,并亲自推举“精英学院”的称号。
正是由于看重学院,李牧寒才把他所有的班底派了出去,羽翎军三千名,统统沦为收拾庭院、收拾残局。
好在李牧寒、赵云体格健壮,干起活来并不费力,不觉得疲劳。
对于这所“精英学院”,李牧寒也曾亲笔赋诗。
而今,李牧寒因上一次诗词歌赋大会的惊艳表演而已声名鹊起,而今再提笔,亦不辱没威名,但见行云流水间,便写得创世佳作。
这自然不过是由于李牧寒在再生前,对诗词歌赋太过熟稔,以致下笔如入无人之境,随意搞个放手去做,便是杰作了。
精英书院,实为模仿后世科举制度而设立之书院,不过目前暂只批准考试制度,尚未设立任何官职而已,因此充其量不过算是一种由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之考试而已。
但有一
个问题是刻不容缓的,学院里很缺乏教师。
万般无奈,只好请管家福伯、华佗先顶。
后来又缺少一位武术老师被李牧寒点名任用,此事,终于交由赵云处理。
不出所料,听了李牧寒给他的担子,赵云顿时是哭得稀里哗啦。
但不管赵云怎么讲,李牧寒都是听不进去。两耳一闭是铁定的心意,非要让他做读书先生的工作,他说得再多都无济于事。
终于见赵云还一脸不情愿,欲言又止,李牧寒一语道破天机就把闷死了。“什么?赵云将军,不就连小孩子也教育不好吗?就连试也不敢试吗?难道是害怕暴露你才疏学浅的问题吗?呵呵,以后遇到郭嘉和贾诩这样的人物,就得好好谈谈了。”
闻听此言,赵云面色一红,却无法向李牧寒爆个粗嘴,最终只能生将闷气,便郁郁而终。
李牧寒望着自己的背,脸上同样带着满足的微笑。
事实上,李牧寒之所以要赵云做此事,自有一番用意。
说古代有哪些东西最重要,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甚至未来的方向。
毋庸讳言,仅有的一件事,就是学问!
知识决定命运,言必信,行必果,绝非危言耸听。
汉朝时,推行的做官选拔政策为察举制,察举制即挑选地方上杰出的年轻人做官,而实际上只做了个表面上的样子,最终真正赴任的是那些关系户即贵族与现任官僚之间的子孙或亲属。
真正能通过察举
制做上官、做察举制真正受益者都是世家大族子弟!
这一道理李牧寒却比任何人都明白。
综观《三国演义》,能够在历史中留下足够名字的人,八九成来自贵族,甚至连草根刘大耳也绞尽脑汁使自己攀上大汉皇室宗亲宝座。
身世,对大汉那个年代的人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身世,使你走在起跑线上,可以获得良好的学历、良好的资源、最终连官爵都可以获得。而且一个人出身卑微,完全没机会受教育,当初败下阵来,不说将来高官俸禄。
比如关羽和张飞,他们出身卑微,甚至后来当上五虎上将后,仍未被史书记载其详细出生年月日,正所谓“有死无生”,即由于家境无底,材料无法考证。
而要想扬名立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在杀场上身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