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山水又一程
离开青缘的路上,姜志鹏的话反反复复在胡殊同脑海回荡,他说他有一种被追赶的焦虑,实际上这种焦虑感并不只属于某一个个体,而是这个时代一个群体的映写。
归根到底,是我们国家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的飞跃,00到07年,“十五”与“十一五”的衔接,七年光景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大潮、创业大潮、电商大潮、食品企业扩张潮在当下集中起来,在这短短七年甚至可以说最近的三五年里极速涌跃。
世界食品工业50强,七成在华合资或独资建厂,一边是无限的商机一边是更加激烈的竞争。一小时五万瓶的啤酒生产线、每班十八万包的方便面、一小时四千袋的无菌牛奶,缩短了差距,还有差距,上升了空间,还有空间。
在制冷行业,国内材料设备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外商挤压,无论制冷压缩机还是空调,外来合资独资企业的优势产品迅速增量扩大布局,无比横烈地抢占市场。
计划规划中的冷链物流园区,仿佛惊蛰之后才嗅到了春天,恨不得一天之内就把图纸定下,然后像盖高楼似的一天一个样。
无论是推进的人还是追赶的人,思考的时间都变得很少,有的人怕赶不上,有的人怕优势还不明显。
这种焦虑在同兴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同兴的核心班子,那些对行业展望自问有几分预见的人,围绕着“拓”这个字竭力奔走。同兴的底子在这里,当别人还在练着自身脚力的时候,同兴已有板可踏,大刀阔斧的外拓、更早的成网大通,在遍地是点状的未来,同兴就将成为提纲的力量、挈领的抓手。
这不仅是企业的腾达,对同兴那些有来头的从业者来说,也有着非凡的意义。如果说胡殊同是这行业最早的科班生,那么他们就是最早一批把冷链企业做大做强的人,只从企业而言,这是冷链行业没有先例的老资历。2007便如此,等到2017你且再看,哪个不是潮头浪巅的人物呢?
云城转运中心进度喜人,与南郊的迫切交相辉映,地址的选定、库区的规划以及今后各项硬件软件的配合几乎同步提上日程。另一方面,盘湖渔港也在推进度赶工期,迅速整合冷链物流区的合作企业。同兴的市场部,几乎有一半人马参与到“外拓部”的工作中。
那边的三合紧盯着同兴的风向,看到同兴选定云城,仿佛有了现成的作业可抄,把货放在枢纽身边,枢纽通何方、货便至何方,于是迫不及待研究起来云城分厂的可行性。
这一件件事非但不用胡殊同推进,反而有一种被推着向前的感觉,除了重点听一听每周的工作汇报,他很少去专门盯着什么。
这段时间,他把心思放在制冷技术研究院上,先和曾昭达单独见了面,而后又与制冷学会开了几次会,基本上人员的事情定了下来。与此同时,他和栾平欣探讨了几个课题,并在和雷小溪沟通之后,分别以“超低温保存箱项目”“超市展示柜制冷”进行上报申请科研经费。
栾平欣已经在拜冷提了辞呈,但离开并非一时半会的事,技术人员在离开时会有复杂的技术保密协议,还涉及到专利问题等等。
谷駂……
又是一年春秋寒暑,胡殊同注目窗外,还是去年的灯和柳,还是将至而不至的“今夜有雪”,等明早打开手机,却继续提醒着“今日阵雪”。
每到新的一年来临时,胡殊同习惯总结这一年的历程,展望与回顾,仿佛要找一个平衡点,来年也就有了更多心安。于心而言,他是想看到一些明确的东西,那会给人带来成就感,并把它作为一个个符号式的东西纳藏起来,让人看清过往足迹。
但今年很不同,他发现过去的这一年带给他的是一种满满的空荡感,不愿回溯是因为多处都没有答案。
这一年的事,不管想到什么,他脑海中都只有一个个问号,就像所有的事都只做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