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试锋 > 第三百四十七章 三百义军混入凤阳

第三百四十七章 三百义军混入凤阳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太和县城十里之外,火把通明,战马嘶鸣,包括周大虎和凤阳过来的王二等都骑马立于其中,黑暗中,人影重重,战马绰绰。

空阔的前方高迎祥一身铁甲,身边亲卫的火把把他照的十分明亮。只见他起身立于马上,“锵”的一声抽出了身上马刀,朝天一指,大声道,“官府不仁,豪强士绅残暴,我等小民不能存活,不得不揭竿而起,如今更是调兵遣马,意欲围剿灭杀我们,逼得我们走投无路。”

“官府不仁,我等义军秉天承运,自有百姓前来相助,现有凤阳民众素闻我等义军替天行道,特来引兵带路义军攻伐中都凤阳,此乃天意,天助我等义军。”

“此战必成,次战必胜!”

话音刚落,数千之人齐声大呼,“必胜、必胜、必胜……”

喊声震天,声音席卷数里。

高迎祥看着眼前众兵士气高涨,军心可用,回刀骑在马上,大声喝道,“出发!”

马蹄哒哒,其声震天,数千精锐骑兵,上万战马齐奔而出,朝着东南方向凤阳疾速飞奔而去。

……

于此同时,离凤阳只有二三百里的另一路人马,扫地王张一川和太平王以及一些小营突然接到了颍州派来的传令兵和几位凤阳商民。

听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扫地王和太平王二人是大喜,机不可失,机不再来,几人略一商量,便做出了决定。

“目标凤阳,急速前进!”

扫地王张一川和太平王在马上大声下达命令道。

黑暗中,一条火把长龙不断延向东南的凤阳方向。

……

凤阳,正月十六凌晨,大雾弥漫,十丈不能见人。

守城的官军百无一聊,懒洋洋的打着哈气,缩头缩脑的蜷着身子,不时的看向大雾弥漫的前方。

由于凤阳没有城池,官府只是在最外面圈了一层土围子,在九个不同的方向设了数处城门卡哨,作为检查甄别之用。

凤阳无城只是说最外面没有外城城墙,洪武年间,在总工程即将结束时,由于劳役繁重,人员伤亡,造成工匠们的反抗,迫于无奈,朱元璋于1375年以劳费为由中止筑造中都城。建成大半的外城城墙也于后来拆了。

全城方形建设三重城廊,筑有外、中、内城,中心皇城又称紫禁城,周长3.7公里,拥有高大的城墙,里面诸殿是关押着一些犯朝廷律令的皇族宗亲之人。

二道内城周长7.74公里,也建有城墙,南为承天门,北为北安门,西为西安门,东为东安门。

而此时,外城原长春门一人多高的土围子前方,从迷雾中走出一群人约有二三十人,身穿僧衣,手提钵盂,脖子上挂着念珠,皆是二三十岁的僧人,口念佛号,迤逦而来。

“站住!干什么的?”

守兵拔出腰刀,大声喝道。

“阿弥陀佛!我等是远方的僧人,特意与元宵节前来龙兴寺上香祈福,祝我大明万世永昌,祝我皇圣寿无疆,贺上台之新祉。”

“可有度牒?”

大明有规定,凡是僧道,皆有朝廷颁发的度牒,此牒为身份凭证,可免徭役,后代因之,由礼部祠祭清吏司所颁。度牒,又称“祠部牒”,是朝廷发给合法出家者的证明书,没有此度牒,将被视为非法僧道,而抓捕入狱杖八十流放充军。

“有。”

领头的僧人拿出一份度牒,度牒为整张皮纸,木刻印刷。皮纸纵117厘米,横120厘米,纸质柔韧,白色微泛黄,其上还印着礼部官员的各级官员,姓名、家庭地址、礼部颁布的序号、以及没有度牒所担的罪责等,非常的详细。

守卫大概看了一下,由于他不识字,只是尴尬的翻了两下,便放行了。而后面的人,也只是粗粗看了几眼边都放了进去。

与此同时,西南的朝阳门、西部中间的独山门,还有几个方向的城门,不断地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