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佛陀入世
在男男女女的欢声笑语中哭嚎得越发嘹亮。
十月怀胎,今日,舒氏、安氏、阿氏同时有子降世。
此三家历代交好,舒氏、阿氏得男娃喜结为异性兄弟,安氏得女,又因其母难产亡故,故舒母,阿母同时将其收为义女,阿母为大。
舒氏男娃取名舒白,安氏女娃取名安然。
阿氏男娃,单字,难。
阿难。
一年后,三子抓周。
舒白握一物扔一物,最后两手空空,不了了之。
安然宴上不知怎么地被尺子划开了口子,鲜血直流,家里乱成一锅粥,同样不了了之。
而阿难则是一动不动,像个傻子似的急坏了双亲,一样不了了之。
五年后。
安氏没落,安然以义女身份入住阿家,备受阿父阿母宠爱。
舒白开始展现出过人的天赋,神童之名不胫而走。
阿难还是保持抓周时的痴傻模样,成了与神童齐名的傻子。
次年,阿难生母撒手人寰。灵柩前,阿难痴痴傻傻,不哭不闹,与整个世界格格不入。
这一年,阿难欲拜前来颂经的老和尚为师,遭到婉拒。老和尚对阿难说,时机成熟时,可至金纹山白灵寺寻他,到时必手把手传其佛法。
阿难没有追问山在何方,庙在何处。只在心里默默记下。
舒白很快就学完私塾的启蒙课程,然后自顾自捣鼓起了有趣的玩意儿,音律、绘画、厨艺乃至胭脂水粉,凡是出现在他眼前的事物总是要被他好好把玩一番。
他时时刻刻都对这个世界保持发自本能地好奇。
安然学得中规中矩,时而聪明时而犯浑,一路磕磕绊绊地学完了所有课程。
而阿难,还是原来的阿难。
用教书先生的话讲,他就是一根朽木,不可雕琢。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这话并不是指阿难愚笨,而是厌其过于死脑筋。往往一个简单的公认的道理总是能被他专研出一堆‘歪理邪说’,而且句句有板有眼让人不禁怀疑自己的认知。
一份平常小孩一年就能学完的启蒙知识,阿难足足用了十几年,直至教书先生再无精力教学时,方才毕业。
而这一年,舒白、安然、阿难,三人刚好成年。
安然出落得亭亭玉立模样越发动人,四乡五里皆有耳闻。舒白成了全能的风流才子,音律文墨、美食珍玩、胭脂水粉无物不精,不管是下里巴人还是阳春白雪,通通不嫌弃,好的坏的名声都有,可谓举世
(本章未完,请翻页)
闻名。
与前面两位相比,阿难显得有些平庸。但真正了解他的人却都知道,阿难并不一般。
一个一开口便能直指事物本质的人会是愚人?
舒白不这样认为,安然和老先生也是,阿父更是。
成年后的阿难提出要去金纹山白灵寺求佛。
阿父劝阻,阿难不改其口,安然劝导阿父,阿父执拗不过无奈之下只好同意。
临别之际,阿父问阿难,山在何处?庙在何处?
阿难答:在难心里。
阿父又问:心路坦否?
阿难不语,良久道:陡峭泥泞,寸步难行。
阿父不言,安然上前叮嘱道:兄长此去不知何年归家,小妹愿代兄长尽父母之孝,以报养育之恩。兄长心怀大智慧,勿要过于牵挂家长里短,心路坦荡前路自宽。
阿难一拜:阿难惭愧。
阿难谢绝金银带上一壶水三个饼,随手在路边捡起一根枯枝便上了路,只因他觉得这样就足够了。
途经一条河,阿难见船夫唉声叹气,遂问缘由。
船夫曰:老夫一家以河为生,前日有一公子渡河,随口言道,此河自天上来,凡人一趟应付千金,遂以随身刀具在船头刻下四字。
阿难看向船头,果真刻有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