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好多豆子
韩璎逐渐在钱氏身上学到一些做人的智慧,还真不是谁都能经过磨难之后,依旧对他人抱有善意的。
秋收之后,稻花村的人闲下来了,他们这里因为气候偏冷,一年只能种一季水稻。
以至于农闲时候,村里勤快的壮劳力,会去县里或者一些有钱的员外家里做短工。
老韩家人没着急开工,韩璎只让家里重新磨了豆腐,炸串串摊子先不急。
家里粮食不老少,尤其是豆子,堆了半个菜园子,颇具规模。
有时候韩老头路过菜园子一瞅,点燃烟枪,吧嗒吧嗒嘴,还有点儿上火。
这么多豆子堆在家里,就算后年也吃不完,倒是不用担心饿到肚子。
可是本身就便宜,自家储存条件又不好,若是就这么一直堆着,或者越堆越多,等过些日子下雨,冬天再下雪,捂了,发霉了,要不就生芽了,那就坏了。
韩老头最近是一看这个豆子堆就发愁。
还没等他想出什么主意呢,就看她老闺女又要折腾了,他现在是可原意看自家老闺女折腾,韩小娘子简直就是个小财神爷,折腾折腾就来钱。
有时候他都想把小娘子多留家几年,那也就是想想,不用跟钱氏说,他自己都知道这想法不靠谱。
可惜了,翻过年来小娘子就及笄了,就得跟老方家正式地谈谈小娘子的亲事了。
要是方二郎那小子年后再考不上,自己老闺女嫁过去,可真叫受了委屈,要他看,韩小娘子这么能干又孝顺,就是坐家里招女婿,都有好儿郎上门。
韩老头瞅着豆子堆,又“吧嗒吧嗒”抽了两口。
从菜园子回来把烟枪放堂屋里,拿着他的工具,去给他老闺女打柜子了。
说起来有些汗颜,之前张罗着给韩小娘子打个新柜子的事儿,让其他事情抢了先,可下子这会儿有点儿闲功夫,韩老头赶紧去林子里挑了几根好木头,让两个儿子扛了回来。
他打算一口气给他老闺女打两个新柜子,在家里先用着,等成亲时候把两个柜子装满,抬到老方家当嫁妆。
如今家里说不上有钱,但是不穷了,都得靠韩小娘子,成亲时候一定得给他老闺女做脸面。
这边韩老头吭哧吭哧地打着柜子,另一边韩璎在跟钱氏商量着家里规划。
“娘,咱家今年豆子丰收了,再加上前些日子换的,堆起来也不老少了。”韩璎照旧坐着她的小板凳上,和孙氏一左一右围着钱氏。
钱氏和孙氏手里各拿着一件衣服在院子里缝,堂屋窗户又小又低,屋里光线不足,时间长了伤眼,还是在外面就着天光省劲儿。
“娘,我这些时日想了想,咱们家的炸串摊子之所以那么火,是因为咱们是县城里独一份用豆油做吃食的,旁人没吃过,就算别人要学炸串,他们也模仿不出来这门手艺。”
韩璎瞧了瞧孙氏隆起来的小肚子,道:“但是呢,卖炸串终究是小买卖,能保证咱家有余钱,能看病,能养我未来侄子侄女,勉强给我二哥娶媳妇儿,但是要想以后大哥二哥的孩子上学,光靠一个小摊子,是供不起的。”
孙氏听到前半句,有些不好意思,自家小姑子弄成的买卖,竟是要把钱都给老韩家花,还要养她的儿女。
听到后半句,孙氏湿了眼睛,险些扎到手。
她从来没敢想过有朝一日自己的孩子能读书。小娘子却替她先考虑了。人人都知道读书好,读书人金贵,哪怕学的不好,考得不好,也能谋个体面的工作,比一辈子陷在地里,靠天吃饭,当个泥腿子强。
老天爷高兴了,能吃饱饭,老天爷不高兴了,或者其他哪个大官小吏不高兴了,为难为难,吃不饱饭不说,不卖儿鬻女,已经是谢天谢地佛祖保佑了。
要是学得好了,谋个一官半职的,那就是祖坟冒青烟了,全家人跟着受益,乃至全村子都能跟着沾光。
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