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构建感官
射,这些细胞就是自己的身体里的细胞。
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接下来就是要找到怎么和自己身体建立联系的手段和路径了。
姜丰不断重新构建,让自己不断放大,那些细胞渐渐清晰起来,面前的这个细胞的形状像是一个神经元细胞。
“我在脑袋里?谁的脑袋?是我自己的吗?”姜丰想象着,根据他的这个速度,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这个人体的样貌。
顺着神经元的树突,姜丰来到树突的末梢,看到这里进行着一些物质的交换。
“这就是神经冲动的传递吧?如果我能转译这些信号,就能感知到大脑看见什么,听见什么,在想什么了。”
姜丰的周围到处都是这样的分子物质流动和传递,但是无法知道它们的意义是什么。
当姜丰放大自己到看见这个人体模样的时候,能感知到这个人体确实是自己的身体,正蜷缩着躺在地上,而四周的环境全是亮点构成,只有形状,全是白色,很明亮,这是因为感知到每个原子,分辨率太高太细了,于是姜丰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减少感知密度,降低分辨率,越近的地方感知密度越密集,越远的地方,感知密度越稀疏,这样感知到的世界就不至于过于明亮,而空出来的感知点可以延伸到更远的位置。
做完这一切后,姜丰还没有工夫去探查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他当务之急是要和自己的身体建立联系,需要重构感官链接,并且要取得身体的控制权,这将是一个复杂的工作。
整个神经系统是完好的,需要做的是如何接入到这个系统中?接入后,如何去理解神经系统中传递的信号?如何向神经系统发送信号?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
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找到连接手段,姜丰早就发现可以改变那些亮点中弦的状态,而这个状态改变好像可以影响到与之对应的原子的状态。
通过观察发现,神经树突里的弦成条状的多于膜外,而在有神经冲动产生时,能感知到膜内的环型振动弦突然增多然后又恢复过来,这种改变状态仿佛流水一般在神经树突和轴突内快速移动,看来这条型弦表示的是正电荷,而环型弦是表示的负电荷,有了这个认识就好办了,姜丰要找到一个中枢位置,用这种正负电荷的变化来构建与大脑的连接中转站。
姜丰在寻找了整个大脑后,沮丧地发现,大脑没有什么所谓的中枢位置,而是整体就是中枢,姜丰必须将整个大脑皮层作为中转站来连接,这个工程量可就大的吓人了,一千多亿个大脑神经元细胞,要搞清楚每一部分的功能,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工程再大,也得做,每一个一个模块去构建连接站。
先从肌肉控制开始构建,姜丰尝试改变不同区域的神经元电位使它们产生神经冲动,精确找到它们是否是控制肌肉的,如果不是,就先标记起来等之后再处理,如果是控制肌肉的,就测试它是控制的是哪块肌肉,就这样,全身639块肌肉的控制神经元组,一个一个被标记并绑定连接。
下面就是找到控制人体运动的协调功能脑区,不断尝试着每个肢体的动作,从举手,转头,到抬腿迈步,一个一个功能区进行封装绑定。
这些全都找到并封装起来组成功能模块,运动系统的搭建就完成了。
接着姜丰要解决视觉系统的问题的之后,发现好像没必要,因为不用眼睛看,自己也能感知到四周都有什么形状的物体,无非是没有颜色,但是它们是什么材质的,根据分子结构一目了然,为材质添加颜色,需要一些常识,目前先标记吧,等以后慢慢来上色。
所以姜丰在视觉系统里,又增加了上色理解系统,来同步大脑的视觉系统。
完成之后他又构建了分子结构识别系统,用于上帝视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