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荥成之战(一)
下点猛药了。
随何开始玩命搞,向太宰表明了自己的决心:大王不见我,一定是认为楚强汉弱,这正是我出使九江的原因。让我和大王见面谈谈,如果说的对,这正是大王想听的;如果说的不对,可以把我随何和二十名随从公开处死,以示大王背汉向楚之心。
丧心病狂,自己玩命就算了,还要拉上二十名随从。
太宰看到随何的决心,又收了人家礼品,马上上报。
英布听得目瞪口呆,只能立即召见随何。这哪是劝降的,这分明是玩命的,反正项羽已经怨恨我了,多个朋友多条路。
随何一见面,一脸殷勤,给英布挖了个坑。
汉王派我呈上书信送给尊敬的大王,我个人一直有一个疑问,想请您帮我指点迷津,大王和楚国为什么如此亲近呢?
看起来问的很白痴,事实上把英布坑了一把。
英布行伍出身,直言不讳:我以臣礼侍奉楚王。
你问完了没有,现在可以把你们公开处死了吗?
随何根本不想死,人家还等着升官发财呢。
面对英布的直言不讳,随何抓住发挥雄辩口才的机会,继续糊弄。站在为英布争取利益的立场,一步一步打动了英布。
第一步,随何直接否定了英布的答复。
大王在开玩笑吗?项羽攻打齐国时,身先士卒,大王应该出动九江全部人马,亲自带领他们做楚国的先锋。当时大王只派四千人去援助楚国,北向以臣礼侍奉别人的人,应该如此吗?
随何无所畏惧,狠狠打了英布的脸。
在生死存亡之时,随何继续批评英布。
汉王攻入彭城,项王还没有离开齐国,大王如果真心以待,就应该率领九江所有军队,渡过淮河,与汉王日夜战于彭城之下。大王拥有精锐之师,却没有一个人渡过淮河,袖手旁观,在楚汉相争时充当观众,还大言不惭说效忠人家,应该如此吗?
太过分了,如果遇到莽夫,肯定要拔刀砍过去。
英布不是莽夫,项羽霸王的责难,使他深陷困境。
不想听项羽的,又不想与项羽彻底决裂,左右为难。
英布听得面红耳赤,又不能砍随何,这家伙来者不善,一点也不给面子,直接刺破了英布的遮羞布,搞得英布无言以对。
随何不仅刺破英布遮羞布,还要揭穿英布的小心思。
大王挂着归服楚国的空名,却不想帮助楚国,一门心思想增强实力,自我依托独立发展,这样投机取巧,没有出路的。
最后,随何利用形势的发展,论证刘邦的必胜无疑。
大王不背弃楚国,是认为汉国比楚国弱小。楚军虽然强大,却背负着不义之名,因为项羽曾背弃盟约又杀害了义帝。
项羽不义,刘邦义薄云天,刘邦必胜一。
项羽自恃打了胜仗狂妄自大,汉王聚拢诸侯退守荥阳成皋,兵精粮足,深沟高垒,把守边境要塞。楚国求战不得,攻城又力所不及,老弱残兵从千里之外辗转运粮。楚军到达荥阳成皋,汉军只须坚守不动,楚军便进退维谷,根本没有取胜的机会。
项羽劳师远征,刘邦以逸待劳,刘邦必胜二。
做最坏的打算,假使楚军战胜汉军,以项羽残暴好杀的性格,诸侯们人人自危,必然会互相救援。楚国的强大,恰好会招来天下军队的攻击。所以楚不如汉,这种形势是显而易见的。
项羽失道寡助,刘邦得道多助,刘邦必胜三。
分析完刘邦必胜,随何就为英布寻找更好的出路。
大王不与汉联合,却把身家性命托付给危亡之楚,我为您深感忧虑。唯一的出路,大王只要发兵击楚,牵制项羽几个月,汉王夺取天下就万无一失了。我提议大王提剑归汉,汉王必定裂地而封大王,比
(本章未完,请翻页)
现在的九江王要更好。这样,你好